基于人文关怀庄子病观念之形而上考察お.docVIP

基于人文关怀庄子病观念之形而上考察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人文关怀庄子病观念之形而上考察お

基于人文关怀庄子病观念之形而上考察お   关键词: 庄子; 病; 气; 道;德性   摘要: 作为哲学家,庄子从病症表现、致病原因、治疗途径等维度对“病”进行系统考察,指出阴阳之气紊乱,引发生理性病症,调气、养卫生之经为治疗之方;欲望扩张、情绪波动导致心理之病,炼养清虚淡静、平和随顺之心态即可治愈之;背道离德使精神疲敝而致精神生疾,需体道合德、法天贵真,方可逍遥放旷,通达无待。诸“病”皆由心生,故祛病之工夫皆在心上,以超越之人文情怀回归生命本真,既是澄明之路,也是自由之途。   中图分类号: B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2017   Key words: Zhuangzi; diseases; qi; dao; virtue   Abstract: As a philosopher, Zhuangzi makes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to the “diseases” from the symptoms, causes and therapies. The physical disease is caused by the disorder of yin and yang qi, so it is important to regulate and balance qi. The expansion of the desire and mood swings causes psychological diseases, which can be treated by cleaning the mind to keep it clear and peaceful. To deviate from the dao and de causes the spiritual diseases which need to go beyond self and understanding dao. All sorts of “diseases” are originated from heart, so the cure cant do without heart. The basic treatment is the transcended humanity to return to the life of nature, which is both transparent way and path to freedom.   第1期付粉??: 基于人文关怀的《庄子》“病”观念之形而上考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5卷瑞典著名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认为“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1]25,探究疾病即是认识人,故疾病不仅为医者之专业技术所关涉,更为哲人之理性所叩问。正像尼采所言:“每一种艺术和哲学都可能被视为治疗手段或辅助手段,为倾力奋斗的、变幻莫定的人生服务,它们无不以痛苦和受苦之人为前提”[2]376。若说医家面对的是肉身之疾,那么,哲人思考的便是精神与文化之病,哲学家将其思想植根于内在生命世界,追问生命之痛苦,反思存在之困顿,继而治文化之“病”,疗精神之“疾”。   西方哲人以逻各斯为利器,采知识建构之途径,在对生命的对象化分析中阐释疾病,体现了西方哲学主智论尼采称之为“智力管家”,“‘哲学’一词应用于德国学者和作家近来使我颇感困惑。我觉得这是用错了地方。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不再说‘哲学’而只是直截了当和不容反驳地说‘智力管家’”。(尼采《哲学与真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特点。与西方意识型哲学治疗特色不同,中国哲学以涵养德性为治病之法,儒道皆从德性入手,探究生命之各种病症。儒家主张“病”乃是道德本心的蒙蔽、社会责任感之疲敝儒家主张“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国语?晋语八》),后被唐代名医孙思邈概括为“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故有“儒医”“术医”之别,术医是医人之疾,儒医乃医国家社会之病。可见,儒家对“病”的赋意是文化性、社会性的。现代新儒家唐君毅曾有言,“若言吾生所之逼恼之苦,唯在二十岁左右时,身体特多病。脑、肺、肠、胃、肾,皆无不病。吾年十四五时,即已有为学以希贤希圣之志。年二十岁左右,自负不凡,乃时叹人之不我知,恒不免归于愤世疾俗之心,故烦恼重重,屡欲自戕。然此时吾对人生之事之悟会,亦最多。吾二十二岁,先父逝世,吾更自念:吾身为长子,对吾家之责,更无旁贷,吾一身之病,乃自此而消失。”(唐君毅《病里乾坤》,台北鹅湖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唐君毅言,自己曾疾病缠身,既有肺、肠、胃、肾等器官所患的生理疾病,也有因志向不被认同而生愤世嫉俗之心引发的心理疾病,双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