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音乐元素在影片《白鹿原》中的运用探析
影片《白鹿原》改编自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著长篇巨制――《白鹿原》,该小说自1993年6月出版之后就饱受争议。作家通过多次修订,于1997年成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对这部著作予以高度肯定。随后,小说分别被改编为话剧、秦腔、舞台剧等等艺术形式,但对于原著艺术价值的传达效果褒贬不一。《白鹿原》被称为我国最难拍的一部电影,因而电影版《白鹿原》迟迟未现身,虽然编剧芦苇耗时多年编制了剧本文稿,最终也没能顺利投拍,这不难看出该部影片改编的难度。在2012年9月,王全安所执导的电影版《白鹿原》终于上映,这部影片由王导自编自导,由于改编、剧情的增删、电影时长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该部影片上映之后同样争议不断,垢病重重。
影片《白鹿原》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陕西关中平原“仁义村”――白鹿原村民的生活,该部影片时间贯穿了清朝与民国,容括了国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充分表现了白鹿原上的“众生相”,并以田小娥这形象为中心贯穿整部影片,展现了那一时代女性的悲剧,显示了她们对宗族、封建婚姻的反抗,但也最终被那个时代所吞没。该部影片民族音乐元素深深融入了叙事中,营造了那一时代独特的陕西关中情蕴,也为这部影片打上了深刻的传统文化烙印。该部影片中借助于浓郁的陕西地域视听符号,营造了与原著所一致的氛围:麦田、方言、秦腔、炕头等,深刻而又直观地展现了极具地域特点的影片。影片中的歌曲代表性突出,进一步展现了影片独特的音乐特色,诠释了影片《白鹿原》所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一、 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
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能够为影片赋予相应的民族地域特色,其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地域的人文习俗、地域环境等。在电影中适时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有助于塑造更为鲜活的人物形象,也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展现该地区传统人文习俗、风土文化,提高电影的艺术渲染效果与情感感染力。鉴于当下好莱坞大片所追求的观众普泛适应性,其决定了音乐元素构成鲜有对单一民族地域音乐元素的表现。当然,也有例外,例如由于在混音、模拟等技术领域的拓展和尝试,便出现了诸如影片《阿凡达》中所出现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物种奇异模拟音乐。对于民族题材的影片而言,在取材方面的民族性使其音乐的构成必须紧密地结合民族地域化特征,诸如民族器乐演奏、戏曲等等,而在影片《白鹿原》中,这两方面主要体现在了吹打乐和秦腔的使用,并赋予了这部民族电影以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民族音乐元素恰如其分地运用,能够为影片营造特定的时空背景氛围,如环境氛围、时代氛围、地方民族氛围等,能够极大地增强影片的感染效果,引发观者对于该时代、背景及环境下的合理联想。对于民族电影而言,其所展现的内容自身所具有的民族特征,不得不借力于电影音乐元素来对当地人文习俗加以渲染,因而民族乐器的使用无疑提供了最佳道具,其正确使用也会为观众带来震撼的效果。在《白鹿原》这部影片中,陕北风格浓郁的秦腔配以弦乐板胡演奏的《鬼怨》《窦娥冤》等乐曲、关中皮影戏《三英战吕布》片段等,都以陕西民族音乐元素的形式融入影片中,并以文化瑰宝之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对该影片民族风格的渲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 吹打音乐元素的运用
通常而言,一部影片运用较多的属于音画相互同步的音乐形式,而电影音乐旨在为画面情节表现提供服务。对于影片《白鹿原》而言,多数均采用了这种表达形式。
例如,当字幕出现“公元1912年”时,画面中漫天的飞雪,黑白灰色调的背景,迎着风雪,困难前行的马车,远远可见的牌坊,所配以的音乐舒缓而又低沉,旨在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随后,镜头迅速转向嬉戏打闹的孩童们,鸡飞狗跳,还未见人就闻其声:“乡党!乡党!”随后,过渡至“白鹿原革命了!”此时音乐进一步渐起,声声鞭炮声、唢呐声入耳,乡长恭贺子霖当官,融入耳帘的是一片喜庆而又嘈杂的吹打乐。在电影画面中出现了5人组成的吹打乐队,2个唢呐、2个铜锣、1个扁鼓,立于贺府门前迎接宾客到来,而所采用的正是站吹形式进行演奏。当主人公跨入门口时,还特意对乐队吩咐:“吹起来!”这里所运用的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正是该部影片音乐中的配乐,是影片音乐中非歌曲的部分,包括器乐、无词哼唱两种形式。唢呐独具一格的音色,为观者带来了喜庆的氛围,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影剧情的发展。
再如,主人公鹿子林、白嘉轩由于卖房事件所展开的对话,融入了民族打击乐,有效烘托了二者内心的博弈和对立,对于鹿子林而言,其内心窃喜,与对手白嘉轩的内心展开角力,但表面却不露声色,完全借助于打击乐而诠释。有节奏的打击乐的插入,对二人内心起伏、思想转化进行了准确、精到地解释,借以这段民族打击乐,能够更好地表达文学作品中对于二人心理的描写,也打破了镜头画面下语言的空白及其对内心思想表达的局限性,能够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