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玉米种业的守望者王义波
干农业的都知道,一个人一辈子能育成一个有影响的作物良种就很不容易了,而玉米育种专家王义波研究员却育成了一系列玉米优良品种:他曾经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6项,其中主持育成的玉米新品种“郑单14号”在全国20多个省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多万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豫玉11号”选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育成省级以上审定玉米品种26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有8个……
在安徽,在陕西,在山东,在河南,在黄淮海许多农村地区,种玉米的农民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王义波,但是只要提起王义波和他的团队育成的“中科4号”、“中科11号”等玉米良种,却几乎没有农民不知道的。农民的评价很朴素:“‘中科’玉米好,省种子、省工,产量高!”王义波说:“这是对我最高的褒奖!”
“苦差事”里一扎就是三十年
接触过玉米育种的人都了解,这是份儿不折不扣的苦差事。然而1982年元月,作为文革结束后首批大学生,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王义波,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这份儿“苦差事”里,一扎就是近30年。
“本来毕业前我跟老师做过不少小麦试验,到河南农科院后想继续研究小麦,但是粮食作物所的领导却分配我做了玉米育种。就是这个组织决定,让我和玉米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王义波说。
玉米授粉的季节正值烈日炎炎的盛夏育种的关键性工作都要在这时候进行,而且是在每天最热的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年复一年,在温度超过40 c的玉米地里,王义波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中暑,甚至险些晕倒在地里面,手上、身上被玉米叶划出的血口子更是不计其数。为了加快育种速度,王义波差不多每年冬天都要到海南岛进行加代繁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地在田里播种、杂交、观察、记载、选种,白天他汗流浃背、夜里被蚊虫叮咬,有时连新春佳节也只能孤身在外度过……
一次去海南,天气闷热难耐,为了省几块钱,王义波和同事各拎着一个沉重的包裹到处找便宜旅馆,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直到深夜,终于到一家廉价小旅馆住下。“多少年了,这种经历是家常便饭。但是这一幕在我的脑海里至今印象深刻。我当时觉得自己就像落魄的诗人,骑着一匹瘦马,风尘仆仆地奔波在中原和海南之间,就是想给大地奉献一粒创新而又满意的种子。”王义波感慨地回忆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然而只有读懂这句话的人,才真正懂得种子的价值和力量,才会为了哪怕一点最细微的进步去全身心地投入。多年来,为攻克一个又一个玉米育种难题,王义波几乎每天都超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为培育一个品种,他会跑遍大半个中国收集育种材料,进行几百次实验、几千次组配、数万次观察……近乎苛刻地对待每一道程序。他严格按照“上下一条线,通透叶疏散,穗匀不秃尖,粒长一指间,直立无折断,斑多不用看”的高标准选育,不轻易放过每一棵玉米、每一粒种子。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王义波和他的团队选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如今,年过半百,已经是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义波,依然经常和大家一起“泡在”玉米地里。“不下地不行!只有下雨的时候才能看到玉米倒不倒伏,刮风的时候才能看到玉米会不会被刮翻。天热要观察耐高温,天冷要对比耐寒性,只有经常仔细观察,你才能确切地判断不同品种的优劣,从中选出经得起考验的玉米优良品种。”王义波说。
“为民族种业做点事儿”
200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全面放开了对种子市场的限制。当时,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力雄厚的跨国种子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开始进入中国种业市场,而国内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种子企业少之又少,民族种业面临空前挑战。这种严峻形势,王义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常眉头深锁陷入沉思。
2001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当时已担任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副所长的王义波一上班就去找院长辞职,院长非常意外。“那时,王义波已是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了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两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朱?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可以说,王义波当时在河南省农科院获得的荣誉在同行中几乎无人可比。”王义波现在的搭档、和他相识多年的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泽斌介绍说。
“在事业处于顶峰时辞职,几乎没人理解我。不到一个星期,玉米育种行业的朋友都知道了,纷纷来询问,那阵子我的电话响个不停。”王义波说,“在那个节点辞职出来办种子企业,我的目的很明确,不为名,不为利,就是想一心一意为民族种业做点事儿,我国种业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2001年6月,王义波辞职创建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时,全公司只有十几个人,在北京租了两间房当办公室,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