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趋势与对策研究.docVIP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趋势与对策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趋势与对策研究   从梵净山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13-2017五年救护的动物来源、种类、数量、时间以及伤病原因的分析中得出,五年来救护数量总体趋势为上升,群众自发参与救护的趋势也明显上升,伤病原因主要有外伤、幼雏、饥饿等,并对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基本情况   (一)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梵净山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属于我国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带上,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地理坐标:东经108°45′55″~108°48′30″,北纬27°49′50″~28°01′30″,总面积43 411 hm2。区内最高海拔2 570.5 m,最低海拔500 m,相对落差达2 000 m,年均温介于5.0~17.0℃。年降水量介于1 100~2 600 mm之间,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6.5%,是以保护黔金丝猴、珙桐和梵净山冷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保护区内现已初步查明的脊椎动物有33目93科455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9种,鸟类16目39科225种,爬行类2目10科30属48种,两栖类2目8科17属41种(含亚种),鱼类5目12科72种。昆虫22目220科2 258种。其中,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6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等29种。   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保护区周边群众利用区位环境优势,发展生?B旅游,经济收入大大提高,生态素质也明显提升,参与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得近年来野生动物救护数量年年创新高,救护工作量逐年增加。   (二)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梵净山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是专门负责梵净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救护、收容和科研监测的研究基地。随着近年来救护工作的积极开展,铜仁市及部分周边市县送来需要救护的野生动物,该中心也积极地进行救护。 二、梵净山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现状分析   (一)救护动物情况   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13~2017年间,共救护动物21种,其中哺乳类10种包括黔金丝猴、果子狸、鼬獾、松鼠、青猴、藏酋猴、猕猴、野猪、毛冠鹿和貉,占总救护种类数的47%;鸟类9种包括白鹭、猫头鹰、黑天鹅、红腹角稚、红腹锦鸡、苍鹰、猴面鹰、蛇雕和雉鸡,占总救护种类数的42%;爬行类2种有大鲵、蛇,占总救护种类数的9%。   (二)来源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总结,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来源主要有3种:一是社区群众在生活中发现异常野生动物并主动打电话至保护区管理局各总站进行救助。二是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在保护区辖区野生动物执法过程中在运输检查、农家乐中查缴的非法猎捕和非法经营的野生动物。三是周边各县(市、区)林业执法部门发现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特送至保护区救护站进行救助。   (三)救护数量分析   2013-2017年共救护野生动物94只(头),其中查缴36只(头),日常救护58只(头)。2016-2017年两年救护野生动物数占五年总数的77.6%,2013年救护数占五年总数的3%,救护数总体趋势为上升,尤其是群众主动参与救护的比例在明显上升,说明保护区群众对生态保护理念的认可和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本地区的野生动物的保护能力(详见图1)。   (四)救护地点分析   保护区救护中心的职责主要是对保护区的受伤等异常动物进行救护和监测研究,5年来,救护的野生动物90%来源保护区内及保护区所涉县域。但随着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积极开展,该中心也是本地区及周边市县唯一的专业动物救护中心,因此,近年来,由玉屏县、思南县、三穗县等地区送来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都积极开展救助。 三、伤病原因及分析   (一)伤病情况   救护的野生动物94只(头)中,幼鸟与幼兽13只,占13.8%,受伤个体为62只,占65.9%,2只个体为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虚弱,状态较差,占2.1%,5只个体因为伤势过重或年老体衰等原因死亡,占5.3%,12只(头)动物伤势不大,占12.7%。   (二)伤病原因分析   从2013-2017年救护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梵净山保护区野生动物受伤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种。   1.外伤。包括动物之间的争斗和人为伤害,保护区动物种类繁多,存在同种类和不同种类间的食物争抢、交配争斗等情况,人为伤害主要是抓捕、运输、贩卖过程中对野生动物造成身体伤害。   2.幼小。幼小动物因顽皮好动,如雏鸟在巢内争斗,不小心脱离鸟巢或学习飞行时不小心摔伤等被村民发现,从而获得救护。   3.饥饿。梵净山是鸟类重点迁徙地,一些鸟类因长途飞行至此,过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