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文学的邀约(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格非文学的邀约(二)   格非,本名刘勇,1964年出生,江苏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映》、《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面面观》等。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_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会提起的作品。本文的作者朱伟是资深媒体人,原《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   格非非常细致地描写了这个女人移动时,裤子的皱褶赋予身体的弹性,他的欲望似乎是由线条、几何图形构成的。   小说是在以第一人称叙述中,女人在“买木梳吗”的叫卖声中向“我”走来。“买木梳”是昔日地下党的接头暗号。她走到“我”跟前,捡起一颗靴钉,就上了一辆开往郊区的电车。“我”则租了一辆自行车(时间错位了)追到城外。“我”在漫天的大雪中跟踪着女人的背影,上了一座木桥。背影消失了,“我”却被一个提马灯的老人叫住。老人说,这是一座断桥,你不能往前走了。   故事的后半部分,“我”与这个女人又重逢了,时间又是在早春。“我”正沿着湖散步,看到一对男女从坡上滚下来,正是那个女人和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一个瘸子。在村里的一个小酒馆里,我又看到了女人和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喝醉了,女人去扶他,被啐了口痰,推倒了。“我”帮她把醉汉背回了家。女人请“我”喝茶,“我”对女人说,七八年前,在企鹅饭店门外,我跟过你。女人说,你是不是记错人了?我十岁起就没进过城了。   故事再发展,一天雨后,那女人来敲门,说她丈夫昨晚喝醉了酒,掉进粪坑里,死了。“我”跟她到家里,入检时,看到尸体竟“抬起右手解开了上衣领口的一个扣子”,未死,就钉上了棺盖。送葬后,女人说她害怕,让“我”至少陪她三天。第三天晚上,“我”上床时,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哭声,闪电中一个赤裸的少女站在院子里,“她婴儿一样的脸上挂满泪珠”。“我”把所见告诉女人,女人说,那是你的幻觉。“我”说,刚才我做了个梦,梦见你的尸体漂浮在断桥下的河面上。她苦笑了一下,我就说,我们结婚吧。女人婚后不久,就死了。   故事的结尾,“不知过了几个寒暑春秋”,我又见到了棋,但她却好像不认识我。她说,我不叫棋,您一定记错人了。她打开怀抱的夹子,里面是一面镜子……   有些读者埋怨格非的小说无故事,其实,他的悬念是需要你去寻找的。用传统的故事来衡量,他的故事可能是抽象的,有点“白马非马或者玄学的味道。此她非彼她,之间相隔着时间,时间是具象――小说的结语是,“这些褐色的候鸟天天飞过水边的公寓,但它们从不停留这就是格非要告诉你的时间差。在时间的轴线上,如棋所说:“你的故事是一个圆,它在展开的时候,也意味着重复,你可以永远讲下去。”而我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结构。在这结构中,事实即非事实,都是错位的。本来,小说就是虚构的。   1988年,我在《读书》杂志开一个“最新小说一瞥”的专栏,推荐各种“先锋”实验小说。那时候,“解构主义”时髦。1989年初,刘心武让我组一期新锐小说的稿,余华给了我《鲜血梅花》,苏童给了我《仪式的完成》,刘震云给了我《官场》,查建英给了我《献给罗莎和乔的安魂曲》,格非给了我《风琴》。   《风琴》也是一个错位的悲剧:游击队队长王标率队伏击日寇,来的却是迎亲的队伍,鬼子到了赵庄,掳了冯保长的老婆和理发匠的女儿,驻扎在赵财主家,赵财主带着姨太太逃到城里去了,儿子赵瑶却没走。他在家里弹那架老式的风琴,日本人似乎能听懂他在刺刀威逼下弹的曲意。随后,格非又在冯保长找王标和王标找冯保长上,设计了一个时间错位。王标告诉冯保长,游击队要在江边打鬼子一次伏击。冯保长担心伏击地点离村太近,又去找了赵瑶,让他设法引鬼子绕开。赵瑶则感觉到冯保长,“所有忧虑与恐惧都是为了那个女人”。接下来,在赵瑶的注视中,游击队进入了鬼子的埋伏圈,全部牺牲。小说里,作者两次提示了主题――王标想起母亲的话:“在地里撒下荞麦种子,却收获了一袋芝麻。”结尾是,解放后,冯保长被定为了汉奸,被枪毙了。赵瑶则隐姓埋名隐居起来,后在修理风琴时引起了女教师的注意,死于“文革”。   格非是有意省略了答案,让读者自己去寻找其中的蛛丝马迹,做出判断。   1989年,格非用三个月,写完了他的第一部长篇《敌人》。这部16万字的长篇有一个引子,从一开始就提出悬念:几十年前的一场大火,烧尽了子午桥边赵家的店铺、作坊。仇敌是谁?财主赵伯衡在一张宣纸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人名,就死了。他的?鹤诱跃靶?在四处打听火灾的细节后,把一个个人名划掉,在还剩下三个时,也死了。赵景轩的儿子赵少忠则在看了一眼那张宣纸后,就将它揉破,丢进了火盆。   小说正文却始终没有揭晓那三个名字,只描述了赵少忠家人一个接一个的神秘死亡。先是赵少忠的老婆吃了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