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多种植被指数时间序列与机器学习作物遥感分类研究
                    基于多种植被指数时间序列与机器学习作物遥感分类研究
    摘要:开展了基于多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时间序列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的作物遥感分类研究。从Landsat-8 OLI与EO-1 ALI影像中提取了内蒙古五原县的时间序列数据。2颗卫星的参数类似,且它们联合提供了更多无云覆盖的数据。7种常用的VI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中提取出来,以用作ML算法的输入。对比分析了SVM、RF、DT 3种ML算法对玉米、向日葵和小麦的区分效果。共选取了2 584个样本,其中1 556个样本用于算法训练。得到了127种VI组合作为输入时3种算法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SVM的分类效果优于另外2种算法;VI数目并非越多越好,综合考虑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3种VI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SVM+NDI5+NDVI+TVI是平均分类精度最高的组合,平均精度为9197%。 
  关键词:时间序列;植被指数(VI);机器学习(ML);作物分类;遥感 
  中图分类号: S127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6-0219-06 
  [HJ14mm] 
  收稿日期:2016-04-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作者简介:苏腾飞(1987―),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遥感影像分析算法的研究。E-mail:stf1987@126com。 
  通信作者:刘全明,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遥感测绘方法与应用的研究。E-mail:nndlqm@sinacom。 
  利用遥感影像开展农作物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1-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遥感卫星可以实时提供大范围的对地观测影像,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大面积农田监测的成本。从遥感影像中可以获取农作物长势信息,并用来估算粮食产量,这些信息都可以有效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农作物的识别是农业遥感的基础研究内容。只有在准确获取农作物种类的前提下,作物长势、面积估计和产量预测才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另外,作物识别算法的研究还可以提高农业遥感监测的自动化程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农情监测的成本。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展了基于遥感的作物识别研究。美国农业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利用Landsat卫星获取的时间序列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开展了全世界范围的作物种类识别研究[4]。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开展了类似的研究[5-6]。利用?b感影像识别作物种类,正向着业务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其中包含了2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时间序列VI对于提高作物识别精度是非常必要的;采用合适的ML算法及其最优参数的选取是农作物成功识别的关键。 
  VI反映了植被对不同光谱波段的响应特征。对于不同种类的作物,由于其物候特征的差异,其VI时间序列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因此,在农业遥感监测中,VI是重要的研究对象。Pea-Barragán等从ASTER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了12种VI,并结合纹理特征来构建作物分类算法。Zhong等利用3种VI的时间序列对美国Kansas州农田的玉米和大豆进行了识别[8]。Brown等利用从MODIS时间序列提取的2种VI数据,对巴西地区的棉花、大豆和玉米进行了识别[9]。Ozdogan也利用了2种VI,验证了非监督分类算法在作物识别中的应用[10]。Sakamoto等开展了玉米和大豆的遥感分类研究,但他们仅利用了1种VI[11]。Yin等对比了AVHRR和SPOT提取的NDVI的差异,研究区域是内蒙古的农田[12]。Conrad等利用SPOT和ASTER提取的NDVI来识别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灌区的作物种类。Duro等均采用了NDVI来进行作物识别研究[6,14-18]。在以上研究中,大多算法仅采用1种VI,采用多种VI的研究也很少评价不同VI对作物分类的效果。实际上,选取多种VI,考察不同VI对各类作物的识别效果,对于提高作物分类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ML是业务化农业遥感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种ML监督算法被应用到作物分类中,例如最大似然[19]、神经网络[20]、决策树(DT)[3,6-7,9,14-15]、随机森林(RF)[8]、支持向量机(SVM)等。尽管ML算法种类繁多,但其作物识别的一般步骤为:(1)样本选择,利用实测数据或其他数据源,与遥感影像进行匹配,得到样本数据;(2)算法训练,利用训练样本选择最优参数;(3)算法验证,利用更多的样本数据验证算法的性能。DT是应用较多的算法,Brown等利用DT对巴西地区的多种作物进行了区分[9]。Edlinger等也利用DT较好地识别了冬小麦[15]。Vieira等将DT和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ppt VIP
- 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docx VIP
-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ocx VIP
- MorganPhilipsGroup2024年中国薪酬指南39页.pdf
- 商务与经济统计(原书第14版)Ch05.pptx VIP
- 地质调查应急救援预案.doc
- 2023年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Unit 1 This is our school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度湘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新机遇 新动能.docx
- 乳牙外形课件何07-1.ppt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