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传统用法与现代药理学特点分析
大黄传统用法与现代药理学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的传统用法及其现代药理学特点。 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大黄的用法, 总结其药效特点及在现代药理学中的应用特点。 结果 大黄是临床中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除湿退黄等作用,在现代药理学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结论 大黄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药材,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现代药理学的应用中与传统用法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临床中应在传统用药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更好的用药方式。
[关键词] 大黄;传统用法;现代药理学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8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usage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hubarb. Methods The usage of rhubarb was analyzed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s to summarize its pharmac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in modern pharmacology. Results Rhubarb was a commonly used drug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the effects of 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toxicity, purgation,dehumidification and removing jaundice,with important value in modern pharmacological application. Conclusion Rhubarb is a commonly used TCM herb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pharmacology is quite similar to its traditional usage.Constant study on better medication approache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based on its traditional medication.
[Key words] Rhubarb;Traditional usage;Modern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ffects
大黄是蓼科多年生早本植物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或掌叶大黄的干燥根茎,具有较长的入药历史。大黄以泻下效应而著称,传统用法较多,疗效明显,具有止血、泻火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除湿退黄、活血祛瘀的作用。本研究针对大黄的现代药理学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大黄的作用特点
1.1 泻下攻积
大黄气味大苦、大寒,苦可泻,寒胜热,主沉降,在下通、入脾胃和大肠经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治疗湿热、热病、泻伤寒温病等的有效药物,在里热积滞实证、高热不退、腑气不通等的治疗中作用明显,取其釜底抽薪、腑气的通后即可缓解上述病症。阳明腑实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痞满证、燥实证和痞满燥实证,都可以采用由大黄组成的三承气汤治疗,燥实证患者给予调胃承气汤治疗,痞满证患者给予小承气汤治疗,痞满燥实证患者给予大承气汤治疗[1]。这三种承气汤都以大黄为主要药材,对胃肠中的极热具有有效的涤荡作用,但是由于汤剂的配伍和煎法不同,其所体现出的治疗功效也不尽相同,可见大黄的煎制方法和配伍原则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显著的成绩,历史流传而来的经验对当前的临床治疗也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2]。在临床治疗所使用的以大黄为主要原料的中药方剂,经过适当的药物辩证加减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均具有有效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应用中,大黄不但对于阳明腑实证有效,经适当配伍也可有效治疗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主要症状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局部肿痛、牵引疼痛、发热、发函、舌苔黄薄、脉迟紧等,在临床中给予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3]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将大黄12g,牡丹3g,桃仁9g,瓜子30g,芒硝9g加水煎制,能够散结消肿、泻热破瘀[1]。此外,经适当配伍还可治疗阳虚冷积症,主要症见腹痛、便秘、苔白、手足不温、脉沉弦、久痢赤白等,将大黄12g,附子9g,干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