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在眼科中应用
大黄在眼科中应用
摘要:大黄首载于《神龙本草经》,有将军之美称,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大黄是苦寒攻下药的代表,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等诸多功效。而大黄在眼科疾病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就大黄在眼科的应用结合具体案列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黄;眼科;应用a
大黄首载于《神龙本草经》,因其为攻邪之要药,如将军保家卫国般护卫着人体,又获将军之美称。其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著名医家张景岳将大黄与附子列为乱世之良将,与治世之良将所指的人参、熟地共称药中之四维,认为病而至于可畏,势非庸庸所济者,非此四物不可,可见大黄在中药中的重要地位。
1 文献记载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是苦寒攻下药的代表,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其运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后人运用大黄之典范。
《古今医统》说:大黄,味苦性下行,沉而不浮,性寒,上行用酒拌过,破诸经之积火,治头目肿壅,积热,痛楚如针刺。惟大黄有解围破阵救急之大勋,一服诸火下降,而痛立止,肿立消。《本草切要》认为……若光明科以之治目,在眼初发时,以之泻火可也;疮肿科以之散热拔毒可也。《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眼目条中说道:大黄,主热毒赤目。同书卷十七?大黄主治条中,将其逐瘀散滞之功列为第一,曰:下瘀血血闭……治暴赤目痛。唐容川总结前人经验,在《血证论》目衄中说:吾尝观《审视瑶函》外障目翳诸方共一百,而用大黄者七十余方,可知泻阳明胃经之热是治目疾一大法门。治目衄者可以类推。《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解:大黄……入血分,破一切瘀血……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有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疔毒尤为特效之药。
从组方来看,不仅《审视瑶函》治外障目翳的多数方剂中用大黄,《医宗金鉴》治外障眼病方剂58首,其中用大黄的就有37首,治内障眼病方中亦多用之。历代眼科专著中,用大黄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
2 现代实验研究
大黄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此外还含有鞣质(主要为葡萄糖没食子鞣疳、儿茶鞣质、离游没食子酸)。大黄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较为敏感的有葡萄糖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等。大黄化瘀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黄酚,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伤面渗血,并能改善血管脆性,缩短凝血时间,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等,除此之外,还有使局部血管收缩,及抗肿瘤作用。
3 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3.1用于阳明热盛,上炎损目 嗜食辛辣酒浆者,易致阳明热盛,复感外邪后,内外热邪相结上攻,壅滞眼络,导致多种眼部疾病。故凡眼病兼阳明热结者,应急用大黄直泻阳明,达到釜底抽薪之效。治疗时可按不同情况,主要以张仲景的几个承气汤、泻心汤为主,再配伍治疗眼病的药物。
案例:男,35岁,双目突发灼热疼痛,眵多畏光流泪,伴咽痛,脘腹胀满,且大便3d未行。检查:双眼睑红肿,睑球结膜急性充血,分泌物多且黄稠。脉数而有力,舌红苔黄而干。诊断:暴风客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为阳明热盛,火邪炎目所致。治法:清泻阳明,退赤明目。以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6g(后下)、厚朴10g、枳壳10g、地骨皮15g、菊花10g、金银花15g、栀子10g、板蓝根12g、赤芍12g、青葙子15g、甘草6g,3剂,1剂/d,煎服。复查时眼疾痊愈,大便通畅。
3.2用于火热上炎,目睛赤肿 火为阳邪,炎目后呈现出一系列急重之热象。轻则红肿热痛,赤脉粗大增多;重则黑睛翳障,疮痈肿胀脓溃。此时非用重剂不能治,可在方中加大黄或外用大黄,可使亢盛之火下泄,达退赤消肿蚀脓之妙效。
案例:女,20岁,右上睑红肿灼热2d,伴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检查:右上睑红肿难开,外眦部可触及一0.4cm大小的硬结,触痛明显,外眦部白睛肿如鱼泡,耳前淋巴结肿大。脉数,舌红苔黄。诊断:右上睑针眼(眼睑炎)。为热毒上攻所致。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散结。以小承气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大黄10g、厚朴10g、枳壳10g、栀子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重楼15g、浙贝母15g、赤芍12g、茯苓15g、甘草6g,3剂,1剂/d,煎服。另取药渣中的大黄片敷眼。3d后复查时患者诸症明显缓解,嘱再服3剂。
3.3用于血分热盛,眼病出血 火热之邪入于血分,灼伤眼部脉络,引起眼部出血之症,统称目衄。唐容川赞大黄止血不留瘀,并认为止血唯有泻火之法以除暴安良。故治疗时应取其清热、凉血止血之性,根据出血的病因、部位,在所用方中加入大黄或外用。
案例:男,12岁,白睛暴发红赤,双目畏光流泪,灼热痒痛,眵多粘结,伴头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