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爱,是我旅行意义
学习爱,是我旅行意义
孙东纯,一位喜欢听周杰伦歌曲的普通80后,在毕业后的某一天,忽然停下手中的一切,带着一张仅存两万元的银行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去过一段“间隔年”的日子。
“间隔年”(Gap Year)是一样舶来品,是当下西方国家的许多青年中颇为流行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升学或走向社会前,进行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旅行期间,他们通常选择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深信,这样能培养自己的生存技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深入了解自我,最终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
而孙东纯的“间隔年”,从原计划的3个月走到了13个月,从最初的目的地印度变成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一路上,他边旅行边做义工,结识朋友,挑战自我。当他归来后,便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从这趟“间隔年”的旅途中,孙东纯说,他学会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书写“爱”这个字。
难忘的“垂死之家”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怎样想到去过一个间隔年的?当时,你有一份平稳的工作,生活也还算殷实,为什么要停下手中的一切呢?
孙东纯(以下简称孙):我在书里面写到,我怀疑我出发的初衷是自己心里的不安分,而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不知道答案。可能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吧,比如我自己的性格、间隔年之前的国外旅行经历,当初在广州认识的外国朋友等。
记:那你是以旅游还是别的什么方式作为间隔年的开始的?
孙:准确说,是旅行义工。做义工是因为我曾经在柬埔寨遇到一个英国女孩,她在首都金边一家收养小孩的非政府组织里面工作,后来我也跟着去了,虽然只待了一天,但亲自体验了什么是义工。后来时常耳闻很多外国朋友做义工的经历,慢慢了解之后,对旅行义工的兴趣日渐浓厚。再后来有一位伊朗的朋友从泰国曼谷带给我一本书,就是《The gap year》(《间隔年》),当时我才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感到很有意思,也就决定了旅行中一定要有义工的经历,也过一过“间隔年”。
记:开始做义工的时候适应吗?
孙:我先到了缅甸等地方,之后才到了印度的垂死之家。因为我之前接触过柬埔寨那边的义工情况,对于我准备做什么类型的义工也没有太多幻想,一切都很自然,随遇而安。
记:能给我们简单讲讲你在“垂死之家”当义工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孙:我有一个病人,由于双手和左腿肌肉萎缩,医生说要经常做运动。帮助他运动、走楼梯,也就成了我的工作内容。修女不许病人抽烟,但我的病人烟瘾很大大家都知道。于是,每次我推着轮椅把他推到外面的时候,总有一些义工走过来偷偷往他嘴上放上一支印度烟,这时他便会开心地大笑,讲一些含糊的印度话,我想,那可能是“谢谢”的意思吧。有时候推轮椅出去晒太阳时没有义工给他烟抽,他就会不断地推我的手让我看他,然后把自己那只已经完全变形的手放到嘴边做吸烟状,我觉得他那个时候完全就是一个小孩子。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对于临死的人,能够让他活得开心一点的事情,即便看起来并不是十分符合医学逻辑,但出于“爱”的举动,我们多多少少都可以接受吧。在那里,我每天都会思考死亡的问题,生命的意义。
记:你觉得,从这段义工生涯中学到了什么?
孙:当义工,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内容,会有不同的感悟。对于我,从义工生涯中学到的,就是开始懂得尝试去“关爱”身边的人,包括我的家人、妻子,我的朋友,甚至路上的陌生人。人间总要充满“爱”,生命才会美好。
旅行的意义
记:在离开垂死之家后,你又遇到了哪些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件,触动了你的心灵?
孙:在旅途中,有一回,我一个人在印度一个沙漠小镇发烧。那是间隔年的旅途中第一次病倒,方才感到自己的寂寞,满脑子浮现的都是家人的样子,想起小时候生病时妈妈照顾我的情景。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家人比我想象得要重要很多。
记:过间隔年的时候,你身边带着什么书?听过印象最深的音乐是?
孙:间隔年我读过很多书,各种类型的,基本上是拿着一本书旅行,读完了和路上的人交换。而印象最为深刻的音乐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容易理解,是一首叫《Whered you go》的hip-pop音乐,虽然这种音乐类型我不大听,可这是义工团队大家在一起聚会时常听的音乐,于是变成了一种记忆。很多音乐,旋律和内容是次要的,纯粹是记录当时心情的标签。
记:现在,你重新回到了日常生活中,这时候,你是否觉得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
孙:间隔年的路上,我不断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文化,我一次次地尝试放下自己的文化习惯、思维逻辑以及价值观念,去适应身处的文化氛围,经历着从新鲜亢奋到文化冲击,又从矛盾抵触到文化适应的过程。以至于当我回到自己原本生活的地方,面对自己原来的文化环境,竟然也需要时间适应了。这类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