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乐哲论语英译现代解读
安乐哲论语英译现代解读
摘 要:安乐哲《论语》译本把中国哲学和西方的过程哲学、比较哲学相结合,对《论语》的翻译采用直译的方式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不管是对文化信息承载较多的天、道、孝、信等术语的翻译,句式的选择还是修辞的翻译,都尽力再现《论语》原作的风貌,阐述中国古代哲学,力求打破长期以来的西方文化霸权的地位,使中西方哲学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对话,安乐哲译本反映了他用中国哲学自己的眼睛来解读中国哲学经典。
关键词:《论语》 安乐哲 异化翻译
一、 引言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道德、政治、教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的极其深远的影响,研习《论语》是参悟儒家知道的第一步,是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重要依据。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论语》翻译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中外诸多译者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动机,运用节译(丁往道)、编译(林语堂)、改译(白牧之、白妙子)等形式,还有直译(黄继忠)、意译(许渊冲)、创译(庞德)等方法,创造出了数量繁多的译本[1]。其中,安乐哲教授与罗思文合作,运用西方过程哲学,对《论语》进行全新的诠释,消除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没有哲学的错误观念,并借此证明孔子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反思与重建的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论语》哲学思想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安乐哲的译文[2],他采取直译和异化的翻译方式,不管是对文化信息承载较多的天、道、孝、信等术语的翻译,句式的选择还是修辞的翻译,他都力求再现《论语》的原汁原味。下面将从术语的翻译、修辞的翻译和句式的翻译对安乐哲译本进行解读。
二、术语的翻译
任何语言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根基,任何两种语言,甚至多种语言中都会存在词汇空缺现象。英译《论语》过程中,词汇的可译与不可译再次提出挑战,怎样进行跨文化的词汇空缺的语义填补策略尤其重要。安的译本反映的策略主有:
1.拼音-汉字-注释法
(1)获罪于天,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A person who offends against(tian 天)has nowhere else to pray.(7:116)
“天”通常被译作Heaven或着God,让西方读者联想到耶稣-基督传统的意象,《圣经》中的上帝创造了Heaven,而中国文化中,“天”是万事万物,如“天籁”、“天际”、“与天不老”;也是主宰者“天将降大任”、“天赐”、“天颜”。因此安乐哲用拼音加汉字(tian天),再加上注释的翻译方法,给西方读者陌生化。
(2)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第十篇,十四章)
When his fellow villagers were performing the nuo ritual to exorcise hungry ghosts, dressing in his court robes he would stand in attendance as host at the eastern steps.
“傩”是古代的一种风俗,迎神以驱逐疫鬼。安乐哲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将中国独特的“傩”文化呈现于西方读者面前。
2.拆字法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Yan Hui inquired about the authoritative conduct (ren 仁). The Master replied, “Through self-discipline and observing ritual propriety (li 礼) one becomes authoritative in one’s conduct. If for the space of a day one were to be able to accomplish this, the whole empire would defer to this authoritative model. Becoming authoritative in one’s conduct is self-originating―how could it originate with others?”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之多,通常被译为“benevolence”、“goodness”或“humanity”,都把“仁”的概念简易化了,不能传达出“仁”的丰富内涵。根据《说文解字》,“仁”由“人”、“二”两字组成。在甲骨文中,“二”是“上”字的雏形,这就凸现出在“成仁”过程中的高下之分。孔子认为,如果世界上只有不到两个人的话,便没有“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