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理学与文学研究成功力作
宋代理学与文学研究成功力作
“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是宋代文化极盛的一个重要表征(语出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82页)。因之,欲于宋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获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必须关注理学。围绕宋代理学与文学关系这一研究论域,张文利博士已于2004年出版了其博士论文《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并获得学界赞誉;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她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魏了翁文学研究》。因有长期的积淀和深刻的思考,故这部专著的诞生显得游刃有余、水到渠成。在我看来,优点颇多,特揭示如下:
在宋代文坛。魏了翁算不上一流的文学家,但在南宋思想领城。魏了翁则是继紫阳之后卓越的理学家之一。更值得重视的是,在众多理学家中,魏了翁文学作品数量颇丰,诗十四卷,词三卷,散文九十三卷,质量也不错。选择这样一个典型的理学家兼文学家进行个案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究宋代理学与文学的互动关系。“魏了翁文学研究”之选题,体现了作者突出的学术敏感度。全书由五章和附录组成,第一章讨论魏了翁的生平、交游、著述及版本源流,第二章总结魏了翁的学术思想,第三章分析魏了翁的诗歌,第四章考察魏氏的词作,第五章梳理魏氏的散文。以上安排。使全书结构清晰,逻辑简明。论述全面。
全书的论述建立在作者对相关学术研究史和基本文献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例如关于魏了翁诗集的传刻,彭东焕《魏了翁年谱》说:“清光绪二十八年,贵池刘氏玉海堂用淳?v本影刊魏了翁《渠阳诗》一卷,《附录》一卷。”彭东焕据《现存宋别集版本目录》,云此本现存国家图书馆等处。《魏了翁文学研究》指出彭说颇可疑,“《鹤山集》之淳?v本自开庆本以后已不见记载,何以在光绪年间突然出现?既为宋淳?v本,刊布者当知其珍贵,何以仅影印《渠阳诗》一卷而不及其余?姑存疑俟考。”(第22页注释1)又关于魏氏《肩吾摘傍梅读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以发之用韵答赋》一诗,文利指出,门人王德文曾为鹤山渠阳诗作注,并说明自己于国图古籍阅览室得铁琴铜剑楼影宋版集部《注鹤山先生渠阳诗》一卷,后又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资料室得嘉业堂善本书影之同书,两本文字略异,所收即王德文所注鹤山此诗。文利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德文注鹤山诗,上述所见两版本。俱只收这一首及注。按诸常理,一卷诗注当不惟一首,何以如此,姑存疑俟考。”(第75页注释)这都体现了作者笃实严谨、多闻阙疑的学术态度。
当下文学研究虽然格外强调学术视野之宏通和对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熟谙,但基本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本阅读能力则同样需要重视。本书第三章“魏了翁的诗作”,在分析魏氏诗歌的思想内容时,拈出“直将天理感人心”、“径斩贼头报明主”、“起傍梅花读《周易》”三个醒目的标题。来阐释魏氏诗歌所表现的理学观念、爱国情思、意趣情理,显得别出心裁。在分析傍梅读的意象画面在魏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因缘时。作者指出:“鹤山于梅,则不仅看重梅对于士大夫文人的一般精神寓意,还有另外一层独特用意,即从梅中体悟自然之理,体悟天理之运行流动。……易)是天理精邃幽玄的理论凝聚,梅乃天理生动直观的外在象征,傍梅读《易》,高雅而深邃,既体现品质的高洁独立,又代表思想的精深邃密,是作者著意为自己设计的一个理想的人格形象,因此才会在诗里反复出现。”(第59-60页)又鹤山诗句“山色如逢故人语,松声仍作去年香”,作者分析其艺术手法说。“以声状色,又以香比声,将听觉、视觉、嗅觉打成一片,仿佛感觉器官的大串联,大换位,新鲜奇特。”“敝貂冲寒马声湿”,作者又云,“以‘湿’状声,用身体感受比拟听觉感受,写冬日早晨凌厉潮湿的寒气中,马蹄声似乎也听起来湿漉漉的,新颖而生动。”(第64页)这些都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作品极高的感悟鉴赏能力。
学术研究必然要面对过去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如何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一步,既要求后来者具有更高的学术素养,同时这也涉及到研究策略。本书第五章“魏了翁的散文”,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大大推进。前此,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注意到魏氏散文创作的发展演变,从宏观的角度揭明其散文特点;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考量魏了翁和真德秀文学思想的差异,略析魏氏记类、奏议、序跋等文体特点。并指出魏氏一部分文章追踪苏轼的特点。文利独辟-蹊径。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统计了魏氏散文的类别和数量,并细致分析笺表奏议、记人、书信等五大类文体特点,注意到谋篇布局、情慷发抒、旬式词法等方方面面,可谓考量细致,分析入理,颇为难得。
理论思维,文学研究者尤其是古代文学研究者往往重视不够,本书对理学家魏了翁词的研究却表现了作者突出的理论思维能力。本书认为,理学家的词尽管艺术价值未必很高,但从理学家的身份考虑,对他们的词进行研究极为必要。一般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