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夏引黄灌区经久不衰历史原因探析
宁夏引黄灌区经久不衰历史原因探析
宁夏引黄灌区地处宁夏平原,是河套灌区的一部分,古谚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和“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河套”包括宁夏、内蒙古、陕西三省区的引黄灌区,总称为河套灌区。宁夏灌区称为“西套”或“前套”,内蒙古灌区称为“后套”。河套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起,至内蒙古清水河喇嘛湾止,总面积大约有 3.4万平方公里。
黄河在这里形成一个马鞍形的大弯曲,犹如“套马索”。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沟渠纵横,素称“塞上江南”,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宁夏引黄灌区,沿黄河两岸分布,长达 320 公里,总面积 8000平方公里,其中灌区面积约 6000 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两岸向河床倾斜,海拔高度在1090~1230 米,牛首山屹立于中部,将平原分成南北两大块,南称卫宁平原灌区,北称银川平原灌区。银川平原灌区又分为河东、河西灌区。
宁夏引黄灌区开发的历史回顾
宁夏引黄灌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羌戎所居”的游牧地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朝建立以后,始皇帝三十二年(公元前 215年),命大将军蒙恬率 30 万大军北逐匈奴,夺取“河南地”(即河套平原),徙关东贫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至此,河套地区开启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开发的序幕。《汉书?食货志》记载,秦末天下大乱,屯垦军民纷纷逃散。到汉代武帝刘彻即位后,他对匈奴连续用兵,重新夺回“河南地”,并设朔方、北地、五原等郡,大规模移民到河套地区进行农业开发,于“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官田,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宁夏地区一些著名的古灌渠,如汉伯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大多开凿于这一时期。
宁夏引黄灌区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把农业经济向北边扩展的桥头堡和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因此,也可以看作中央政府开发西北边疆的先声和试验区。秦时在宁夏引黄灌区设置的第一县――富平县(今吴忠市境内),就位于最早进行引黄灌溉的宁夏河东地区。由于河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这里又被誉为“新秦中”,意即可与富甲天下的秦朝京畿关中地区媲美,就是再造了一个“关中”地区的意思。
从东汉末期到隋朝统一近 400年间,宁夏引黄灌区再次成为北方各游牧民族频繁交替和相互融合的基地。入居宁夏的各游牧民族在先进农业文化的影响下,纷纷进行农业开发,使宁夏引黄灌区的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北魏时期,薄骨律镇将刁雍曾在宁夏引黄灌区大兴水利,重修艾山渠,并且提出了“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的节水灌溉制度,使宁夏成为继秦汉之后,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变缺粮区为余粮区。据《魏书?刁雍传》记载,一次就调出“河西屯谷五十万斛”。北周宣政元年(578 年),北周又将俘获南朝陈国的 3 万余“江东”人,迁于灵州屯垦。《太平寰宇记》记载,“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这是宁夏引黄灌区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最早记载。
唐时,宁夏引黄灌区是全国 33处灌溉面积千顷(1顷为100亩)以上大灌区之一。宁夏在唐代是重要的边镇地区,唐王朝很重视在宁夏河套平原屯田,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646 年)巡幸灵州。令建廨舍(即“屯田办事机构”)。武则天时,曾因娄师德在灵、夏地区屯田有功,入迁其为宰相。当时不仅全面整修了原有各渠,而且新开了一批渠道,如御史渠、光禄渠、特进渠、七级渠、尚书渠等,灌溉面积创历史纪录。
西夏时期,党项匈奴贵族依靠富庶的引黄灌区得以立国,并与宋、辽、金鼎立近200年之久。据史料记载,西夏时期共有干渠 12 条,大小支渠 68 条,总计灌溉面积在百万亩以上。《宋史?夏国传》称“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兴、灵则有古渠曰唐徕、曰汉源,皆支引黄河,故有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
元?r,世祖忽必烈为了恢复宁夏引黄灌区的农业经济,派水利专家郭守敬赴宁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元史?郭守敬传》记载:“因旧谋新更立闸堰,役不逾时而渠皆通流,夏人共为立生祠于渠上。”元初,宁夏引黄灌渠全部修复,成为全国重要的移民屯垦产粮大区。
明代宁夏平原是九边重镇之一,驻有重兵防守,并实行全民皆兵的军卫制管理体制,凡驻军十分之七屯种,十分之三军事。操种、屯卫兼顾。《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明代宁夏引黄灌区大小正渠共 18 条,总长 1479 公里,共溉田 157.34 万亩,这是宁夏引黄灌区灌溉史上第一次记载比较全面而确切的数字,形成了“一方之赋,尽出于屯,屯田之利,藉以水利”的富饶景象。
清代是宁夏水利史上继汉、唐之后的第三次水利开发高潮时期,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宁夏府》记载,宁夏全境有引水干渠 23 条,全长2198 里,总计溉田 210 余万亩,创宁夏水利灌溉史新高。
民国时期,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和国内的军阀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玉米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种植技术规程.pdf VIP
- DB2203_T 6-2023 玉米秸杆覆盖条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VIP
- J16J156 被动式低能起居住建筑节能构造.docx VIP
- 车辆租赁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及保证措施.docx VIP
- ISO1940-1机械振动-恒定(刚性)状态下转子的平衡质量要求第1部分:平衡公差的规定和验证.pdf VIP
- J10J123 住宅厨房卫生间ZDA防火型排气道.docx VIP
- J12Z605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与接口.docx VIP
- J14J141 聚苯暖砖现浇混凝土填芯墙体构造.docx VIP
- J14J144 WG建筑刚性防水与混凝土抗震构造.docx VIP
- 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