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地方水利秩序构建与传承
宋代地方水利秩序构建与传承
摘要:以张?为代表的宋代崇阳县地方官员,通过修筑瞍堰、订立陂约、制定用水制度等水利活动,初步构建了以官方为主导的地方水利秩序。这些地方官员的水利惠政,在宋代以后逐渐被挖掘、强调,宋人祠祀张泳的乖崖祠,亦被后人赋予水利秩序的权力象征意义。因此,乖崖祠的多次重建吸引了官府与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又以官方起主要作用。透过宋代地方官员囡水利实践而被神化的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象征意义在明中叶的退去,可以窥见宋代以来的地方水利秩序在元明间的承续与变迁。
关键词:宋代;地方水利秩序;地方官员;被神化
宋代是南北各地的水利灌溉事业得到大发展的时期,朝廷与地方官员在实施水利工程、订立规章、规范用水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兴修水利作为地方事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地方社会影响甚大。地方官员积极参与水利事务,他们与民间诸方面如何互动、对宋代地方水利秩序以至地方社会秩序的构建起到何种作用?这是本文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宋代文献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地方官员水利活动的记载,但有一部分地方官的水利惠政在本朝常被忽略、甚至被忘却,到后世才逐渐被挖掘,直至将他们奉为一方神灵,再次“参与”后世的水利事务。宋代荆湖北路崇阳县的几位知县就是这类官员,他们的水利实践鲜被宋人记载,元明以后却逐渐被书写、放大和传承,对地方社会产生了长久影响。本文拟从两宋崇阳县地方官的水利活动人手,对比宋元明文献中对相关事件书写的差异,讨论这些官员在元明问被神化的过程,从中观察宋代崇阳县地方水利秩序的初步构建及其在元明间的变化,为考察宋代地方秩序的建立提供一个视角。
一、白泉陂与崇阳县水利秩序的创建
崇阳县,位于今湖北省东南部,地处幕阜山北麓,系低山丘陵区。唐天宝二年(743),以蒲圻县梓洞中二千余户于该洞桃花溪口置唐年县,五代时吴改称崇阳县,南唐复改唐年,北宋再改崇阳。南唐时所迁县治为宋代以后所沿用。崇阳县水利资源丰富,水利建设以蓄水、灌溉、防洪、发电骨干工程为主,同时大兴小型农田水利。本县以蓄水、灌溉为主要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或初见于五代后唐,发展于宋代,以知县张泳、王溉、陈仲微等人用力最多。
1、张?
张?,号乖崖,谥忠定,太平兴国五年(980)知崇阳县。任上有“异政”,离任后,邑人在张泳所建的美美亭上立生祠祀之,即忠定祠,又称乖崖祠。宋代文献中,张?在崇阳的“异政”多指他在国家榷茶之前令县民拔茶植桑,榷茶后,“他县皆失业,而崇阳之桑皆已成……其富至今。”但是,张泳门人李畋记录了另一政绩:
昔忠定公坐北峰亭,视亭上(下)田畴膏腴而无水利,稍阙雨泽,禾多旱损。公相视山川原隰高下,可决渠圳,通流灌溉,遂于白泉上源为陂,堰水八圳,溉田数百顷,后无复旱伤之忧。公决遣多坐此亭,视百姓农作,劝勤责怠,故能地无遗利焉。”
关于张泳开白泉陂的资料很少,详细的记述恐止于此。
2、王溉、陈仲微等
钱师仁、王溉、刘焕与陈仲微,分别于南宋绍兴(1131~1162)、乾道(1165~1173)、宝庆(1225~1227)、淳?v(1241~1252)时知崇阳县。
明人称生祠王溉因其“有惠政”,宋代文献中未见该“惠政”为何,亦未留下钱师仁与陈仲微水利活动的记载,但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以下简称《图经志书》)卷二引元人《白泉陂》提供了线索:
此陂太平兴国中知县乖??(崖)张公坐北峰亭,观亭下良畴弥望而茂灌溉之利,稍缺雨泽,禾多旱损。公乃即白泉上流偃大木为堰,障川而东之,凿山为渠,引所障水入圳,灌注近郭田余十五里,以种计千余石,皆为沃壤。后人名所凿之山日破冈山。建炎寇荡,陂废不治。绍兴间,知县钱公师仁始鸠民修复之。淳熙初,知县王公溉条画规约,谓之“陂条”,俾相与遵守勿渝。然陂创几三百年,防水者土木耳,冻霖一集,涨涛怒湍,莫成砥柱,辄复破坏,农用罢勋。淳?v中,知县陈公仲微……盖图为千万世不拔计,乃尽彻故陂,易以坚石。石陂成,而又写水有浍,随地立防。遏其支流者,谓之蝎,大?焓?三,小?炝?十有八,水枧三,田问遂道纤悉疏启,荷钟决渠,成有秩叙,揭以定规。主以逢掖,夫自乖压始之。三百年而后,陈公成之,亦存乎人而已。
引文不仅补充了张?置堰分水、凿渠引水灌田的情形,更重要的是,它提到了“陂条”与“定规”。虽然文中未涉及“陂条”的内容,但“俾相与遵守勿渝”的告诫,隐含着自白泉陂修筑以来,当地似未订立过用水制度,至南宋孝宗朝时,用水出现纠纷,因此通过“陂条”对灌区用水做出了规定。淳?v时陈仲微对白泉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修固,“陂条”随之重新修订。陈仲微不仅改以石筑陂,还疏浚了白泉陂各分水支流,在支流增筑了80余座大小竭和3个水枧。如此数量的分水工程集中于灌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