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嘉言唐诗自潘柽起再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永嘉言唐诗自潘柽起再分析

对永嘉言唐诗自潘柽起再分析   【摘 要】赵敏、崔霞在《“永嘉言唐诗自潘柽始”质疑》一文中指出永嘉言唐诗并非从潘柽时开始,而是由“永嘉四灵”开始。通过对潘柽其人的解读以及对叶适、徐象梅、方岳、方回等当时人对永嘉言唐诗问题的观点的比较,得出以下观点:永嘉言唐诗并非由潘柽开始,但是也绝不是由“四灵”而起。   【关键词】潘柽;永嘉唐诗;再分析   宋朝向来是中国文人墨客所向往的黄金时期,其中宋代的词作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极致表现。同时,宋代在思想上的自由程度也让后世文人艳羡不已,那些为后人所推崇的有不俗成就的词人、思想家们,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财富。使温州的文化事业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本文试从潘柽这一温州诗人着手,探讨温州在宋朝时期文化发展的一景,并分析究竟是谁在永嘉首倡唐诗。   对于潘柽的研究,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所以有关潘柽方面的论文、著作也不甚丰富,时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赵敏等人发表过一些专门关注潘柽诗文方面的文章,并有一本专著。而在研究内容上,赵敏提出“永嘉言唐诗自潘柽起”是有疑问的,并通过诸多论据证明了“永嘉四灵”才是真正的永嘉唐诗的开始。但笔者认为赵敏等人的观点也是有疑问的,其理论依据显得并不充分。   一、潘柽其人   潘柽,字德久,南宋永嘉人,宋代武状元潘文虎之子。一般人们认为永嘉首倡唐诗从潘柽开始的观点主要依据以下资料:潘柽“平生喜为诗,下笔立成,声名藉甚,永嘉言唐诗自柽始,有《转庵集》”。同时,叶适在《转庵集序》中也说到“永嘉言诗,皆本德久”。这里的“永嘉”明显是针对“永嘉四灵”诗派而言,所言之内容即“唐诗”,指中晚唐时的近体诗。   然而,潘柽的一生并没有因所谓“言唐诗”而显赫,其晚年是在清贫和淡泊的环境中度过的。徐照曾说他“贫与诗相涉,诗清不怨贫。”徐玑在《潘德久挽词》中也说:“病惟亲笔墨,贫亦买琴书。”郭则澐在《永嘉杂咏三十首》则说:“阅尽炎凉如铁佛、白头愁倚塔铃风。”死时,叶适、徐照、徐玑都有诗挽悼。从这些诗歌、挽联中既能看到潘柽生活的艰辛,也能从一定层面上反应其地位,但其主要作品《转庵集》久已散失,现仅存佚诗二十余首,所以这就给研究潘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驳“永嘉言唐诗自潘柽起”论   (一)“永嘉言唐诗自潘柽起”   潘柽为什么要倡导中晚唐的近体诗呢?宋代理学在思想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强调“道”和“天理”的重要性。理学家们认为:“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把一些形象生动、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的诗篇,视为不足道的“闲言语”。但是,潘柽对理学家“以道学师”的思路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转而积极倡导唐诗。   但是,潘柽却又为什么选择了中晚唐时期的近体诗呢?对此徐象梅《两浙名贤录·赵师秀传》指出:宋孝宗乾通、淳熙年间(1165-1189),“濂、洛之学方行,诸儒类以穷经相尚,诗或言志,取足而止,固不暇如昔人体验声病律吕相宜也。潘柽出,始创为唐诗;而师秀与徐照、翁卷、徐丽玑寻绎遗绪、日锻月炼,一字不苟下,由是唐体盛行。”这里所说“濂洛之肖”指周濂溪、程颢、程颐的理学,从而证明潘柽倡导唐诗是不满于理学家“以道学为诗”的创作主张。叶适的积极支持,鼓吹“四灵”诗,也是针对理学家的这种文学观点。又如刘克庄所讲:“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惟永嘉四灵复为诗苦吟。”《林子昆诗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永嘉之学”如程朱理学在文艺思想上的对立抗争。近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明:《永嘉四灵》的诗风,从潘柽开始,由叶适极力提倡。在‘四灵’的作品中充分表现。“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潘柽在绍兴年间(1131-1162)曾出任“福建兵钤”,“兵钤”即“兵马钤辖”,指宋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因此,潘柽“尝从使节北征。”叶适在《送潘德久》诗中写的:“闻道将军如却,不妨幕府有陶潜。”正是这种戏幕生活的写照,在《周会卿诗序》中还说他:“浪漫江湖,吟号不择地”,他自己也曾说:“我行半天下。”这种生活阅历加深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增加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偏安的不满和反感,在《酬赵江》诗中他曾劝朋友不要被朝廷的官职所束缚:“漫道一官长束缚,依然还我自由身。心因爱南江湖乐,眼不禁看富贵尘。”在《赠姜白石》诗中更发出了“世间官职似蒲,采到估松亦大夫。”在他看来官场有似赌场,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这可说是他与一生未尝为官的著名词人姜白石深厚友谊的思想基础。姜白石曾于开禧年间(1205-1207)南游永嘉,作《水调歌头》云:“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不问主朗五马,颇忆谢生双展,处处长青苔。”表明了不慕富贵,惟思徜徉于山水之间的情趣,而这“二三子”中就包括了他的好友潘柽。   据此,潘柽言诗开“四灵”之先河似乎确已定论,但是在阅读史料中也不难发现,有些话说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