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文本转换中文化制约性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英文本转换中文化制约性探讨

汉英文本转换中文化制约性探讨   摘要: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汉语中有些词义在英语中不存在,反之亦然,这种语义空缺现象是文化空缺现象的直接反映。那么在汉英文本转换中,译者就会面临很多翻译的难题,其中包括指称意义空缺、言内意义空缺以及语用意义的空缺,对于这些空缺,译者应该对症下药,找出最能够让读者认可的翻译。   关键词:汉英文本;文化;差异;意义空缺;制约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40-02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说在早期汉英文本的转换中翻译工作者只要能把原作的信息基本传达出来就可以了,那么现在再这样做就不够了。“译述”、“达旨”甚至“编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外国文化的强烈需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的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在汉英文本转换中文化意象的不同以及文化的缺失,使得翻译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得译文美中不足,有遗珠之憾。依我看来,这对于译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更多地了解中西文化,并对之进行比较,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去努力克服因为文化的制约性而造成的翻译难题。在我国成功的大翻译家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珍妮凯利茅国权夫妇就是因为各自对本文化的深刻了解,通过夫妻二人的通力合作才有了现在很多精彩的译文。   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汉语中有些词义在英语中不存在,反之亦然,这种语义空缺现象是文化空缺现象的直接反映。   一、指称意义空缺   如“八三式干部”指一九八三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该词语反映了特定社会特定时期的特定事物。又如“三八红旗手”是我国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妇女的荣誉称号,这是英美社会所没有的。“糖葫芦”是中国儿童喜爱的一种甜食,可是外国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只能在翻译中进行加译,如tanghulu, a sugar-coated fruit on the stick which is a kind of children’s favorite food in winter.而“下海”其实指经商,可用to risk one’s fortunes in the world of business表示。再如:钱先生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得名“钟书”。在这里抓周和钟书的指称意义都需要在译文中解释出来。   二、言内意义空缺   言内意义指符号与文本中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反映在语音层、词汇层和语法层。像是英语的头韵和尾韵是言内意义在语音层的体现。而汉语中也有押韵的写法,像中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如:第二任汪太太过了门没生孩子,只生病。在家养病反把这病养家了。“病养家”是利用颠倒“家养病”的词序形成的回环格,产生不同于常规又可接受的言内意义,幽默中带着讽刺,而“生病”本是常用词语,与“生孩子”放在一起,增加了讽刺幽默效果。一般而言在进行文学著作翻译的时候,由于这种言内意义的空缺,使得很多翻译成英语的文学名著失去了其原有的文采。曾经就有人说,曾写过《家》、《春秋》等文学巨著的我国大文学家巴金先生直到去世都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评审者看的都是英译的版本,而这或许与原著还有着巨大的距离,评审们既不怎么能理解中国一些特有的文化,更不能很好的从字里行间了解巴金先生十分出众的文字功底。   三、语用意义空缺   语用意义空缺指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产生的联想意义。它可能指某符号的内涵意义或社会意义,具有极强的社会文化特性。如“好好先生”在汉语中意为“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问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的人”,在中国文化氛围中,该词无强烈贬义。有人曾将其译为“yes-man”,表面看语义相符,但“yes-man”(a person who always agrees with his employer,leader,etc) 在英语中完全是个贬义词,所以就不适合。可是如果是外国译者他或许不是很了解好好先生在中国文化中的真正意义。   一般说来,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出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作品里。它们慢慢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   文化意象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是一种植物,例如汉民族语言里的松树、梅花、竹子等,欧美民族语言里的橡树、橄榄树、白桦树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