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联保模式突破微型金融发展瓶颈.docVIP

小组联保模式突破微型金融发展瓶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组联保模式突破微型金融发展瓶颈

小组联保模式突破微型金融发展瓶颈   摘 要:微型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成本、心理预期、风险和担保等瓶颈。由格莱珉银行率先提出的小组联保模式,是在微观层面上突破这些瓶颈的重要制度。对金融机构而言,小组联保模式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优化展望值、分散风险;对农户而言,小组联保模式能使其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其提供交流平台。但小组联保模式仍存在一些尚需改善的地方。为更好地突破微型金融面临的瓶颈,应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关键词:微型金融;小组联保模式;瓶颈;助推作用   Abstract:Microfinances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met some bottlenecks in terms of cost,risk,guarantee,and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Joint liability model,firstly put forward by Grameen Bank,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break through these bottleneck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 model can help spread risk,overcome information asymmetry,and optimize the expectation value and for farmers,the model can help them take full advantage of social capital. 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ameliorate this mechanism and overcome these bottlenecks,relevant institutions should prope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improve th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and establish risk prevention system.   Key Words:microfinance,joint liability model,bottleneck,booster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2-0071-04      一、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体上尚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要求(杜晓山,2006)。为此,我国积极引入微型金融这一新兴金融形式以缓解金融服务对贫困人群的排斥问题。然而,现实中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微型金融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国对微型金融的运行机制不断进行创新,其中由格莱珉银行率先提出的小组联保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显现出巨大成效。鉴于此,我国也试图通过运用小组联保方式来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借此推进微型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微型金融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如穆罕默德?尤努斯(1976)指出微型金融是帮助穷人尤其是贫困妇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适合世界上所有文化和经济状况。作为微型金融重要的创新之一,小组联保模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侯赛因(Hossain,1988)、奥特罗和赖恩(Otero和Rhyne,1994)以及夏尔马(Sharma,2002)等学者都提出,小组贷款和动态激励两大机制的设置,能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穷人缺乏合规的抵押和担保带来的风险。国内外学者对小组联保模式的优势及不足也做过较多研究,如马德里奇?哈塔克(Martreesh Ghatak,1999)、艾瑞克?塔塞尔(Eric Tassel,l999)等提出团体贷款是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最适宜的贷款类型;哈塔克(Ghatak,1999)认为小组借贷不仅通过社会担保也通过对借贷成员的同行筛选,增加了偿还率和福利;何广文(2002)和熊学萍(2005)提出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缺乏信任感,联保小组难以自愿形成;何国钦(2002)和傅近(2003)指出由于农业经营结构单一,联保贷款经营风险较为集中。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微型金融以及联保贷款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对二者的关系却缺乏深层次研究,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二、微型金融发展的瓶颈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微型金融是指为低收入人口提供的小额金融服务,包括小额信贷、存款、保险及汇兑等金融服务。作为一种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