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地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及危害特点
广西地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及危害特点
摘 要:对有害生物的分布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松褐天牛、双钩异翅长蠹、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病、桉树枝瘿姬小蜂及草坪草褐斑病菌7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广西均有分布,并对其危害特点及危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广西地区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危害特点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气候的日益变化,林业中的有害生物也在不断演替当中,2009年广西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达33.33万hm2以上。为了更好地掌握广西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及危害,促进广西检疫事业的更好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目前广西地区存在的有害生物进行调查,旨在为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与防治工作提供基本数据和资料。
1 调查方法
从2010年开始,笔者对广西地区分布的树种和林分,做了全面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及危害状况的调查。
1.1 调查的植物树种
调查的树种包括马尾松、杉木、杨、油棕、火力楠、桂花、广玉兰、桉树、草坪草等。
1.2 线路踏查
林分踏查以林班为基本单位,一般上以最长对角线为主,这样可以兼顾小班作业,或使用曲折线也可以。在调查线路上,选取等距离林木80株,根据应调查的检疫对象及树种,来调查虫株率为多少,而对于草坪踏查应则以种植面积为基本单位,按对角线进行调查。
1.3 标准地的调查
在前期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对于种植地中所有的寄主小班进行标准地调查工作。采取样枝、样方、样株的方式分别展开调查,标准地面积为0.1~0.5hm2,含林木不少于50株。而草坪调查则按照调查面积的5%作为样地。阔叶树木一般采取平行线方法取样调查,针叶树木采取“Z”字形取样调查,草坪采取对角线方式进行取样调查。
1.3.1 样株调查
以株为基本单位进行调查。在标准地内随机调查50~80株树木,计算有虫(病)的株数占总调查株数的百分比,得出虫(病)株率。
1.3.2 样枝调查
以枝梢为计数基本单位。在样地内随机选取15~20个样株,调查统计每株上侧枝上的虫瘿数或新梢发病率。
1.3.3 样方调查
样方调查采取对角线方式,在标准地选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1m2,统计植株发病率。
1.4 圃地调查
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垅或样方调查方法,调查有虫率或感病指数,调查株数不少于育苗面积的1%~5%。调查面积不少于总面积5%。
1.5 发生情况和分布统计
在对标准地进行调查后,林分按小班记载分布面积,而草坪和苗圃采取连片集中统计面积。对于周围的绿化树木,如果不能采取实际面积正常的统计,需按照每60株折算667m2进行计算。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广西地区主要分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松褐天牛、双钩异翅长蠹、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病、桉树枝瘿姬小蜂及草坪草褐斑病菌,下面对这几种有害生物做一一介绍。
2.1 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更是携带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在广西地区均有分布。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为1a发生1代,成虫一般在光线较多,温度20~25℃的林分地进行产卵,所以在一些林分比较稀疏的地方发生比较严重,而密度大的林分,则林缘感染较多,成虫通常靠爬行和跳跃进行传播危害,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有幼虫及卵的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及木材材料进行传播危害。
2.2 双钩异翅长蠹
双钩异翅长蠹是1种危害木材及制品的钻蛀性害虫,在广西中西部地区发生严重。该虫从20世纪90年代就通过外来木材、藤枝、木制品传入广西境内,年均危害面积超过20万hm2,危害率很高。成虫生活习性为喜傍晚至夜间进行危害,趋光性较弱,白天通常隐蔽在木材或者木制品的缝隙中。该虫的短距离传播通过迁飞或成虫自身爬行,而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人为的调运竹材、木材、藤材及其他木制品、运输工具等进行传播。
2.3 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对象之一,主要是通过蚧群栖于松针基部叶鞘内,吸食松针汁液,致使受害处变色发黑腐烂死亡。该虫是1982年5月首先在广东地区马尾松林发现的,随后传入广西和福建等地。近年来,该虫在广西地区年均危害面积已达到30万hm2,是一种危害较重的检疫性害虫。此虫的生活习性1a可发生4~5代,无明显越冬期,世代重叠严重,通常每年的3~6月是松突圆蚧发生的高峰期,对温度敏感,通常当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时,此蚧就会死亡。传播途径:若虫依靠自身爬行或借助风力作近距离传播扩散,防治起来较为困难。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成虫寄主在原木、枝梢、接穗、盆景等植物调运传播。
2.4 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