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之歌中不安全心理-unsafe psychology in the song of nibelungen.docxVIP

尼伯龙根之歌中不安全心理-unsafe psychology in the song of nibelungen.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尼伯龙根之歌中不安全心理-unsafe psychology in the song of nibelungen

PAGE PAGE 10 绪 论 中世纪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是广大德语国家民众喜闻乐见的伟大的文 学作品,在德语国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境内常常可以看 到有关《尼伯龙根之歌》的城市雕塑,还有许多以“尼伯龙根”命名的大街、广 场、商店。在奥地利多瑙河畔的贝希拉恩城,甚至所有的街道都以《尼伯龙根之 歌》中的人物命名。足见《尼伯龙根之歌》在德语国家影响广泛和深刻。世人将 这部史诗称为“德国圣经”。在德国对《尼伯龙根之歌》的研究经历了与《荷马 史诗》的比较研究、功利性研究和多元化研究三个阶段。 在这部史诗被重新发现之初,德国的学者常将《尼伯龙根之歌》与《荷马史 诗》相比较,以此证明古代日耳曼民族也有堪比古希腊的伟大文学成就,德意志 民族同样也蕴涵着原始的、诗艺的理解世界的力量。1757-1767 年约翰·雅各布 ·波德默尔重新发现《尼伯龙根之歌》,他本人为此被尊为“重新发现德国中世纪 的人”[1]。此后,同时代的人源于对古希腊文化情有独钟,对史诗的研究总是受 荷马研究的影响。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以及约翰内斯·封·米勒都对《尼 伯龙根之歌》与《荷马史诗》做了联系和对比的研究。19 世纪早期浪漫派对《尼 伯龙根之歌》以及古代德语诗歌进行研究,吸取养分。浪漫派的重要人物施莱格 尔兄弟都认为该史诗是从古德语翻译过来、与中世纪有关的最重要的作品。其兄 奥古斯都·威廉·施莱格尔 1802 年在题为《关于美文学和艺术》的讲座中把该史 诗与荷马的著作进行比较。他认为,《尼伯龙根之歌》在“叙述的生动和现实性、 激情、性格以及整个情节方面都胜过伊利亚特。”[2]直到 20 世纪后期,才有人 提出,牵强附会地把该史诗与荷马史诗联系起来,抹杀了《尼伯龙根之歌》本身 的历史特征。 拿破仑战争之后对这部史诗的研究出现功利性的趋势,人们把《尼伯龙根之 歌》和法国外来统治以及 1813 年到 1815 年解放战争联系起来,充满激情地称之 为民族史诗。当时的人们带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来研究、认识这部史诗。在自 由战争期间由柏林教授奥古斯都·绍伊纳用新德语译介的《尼伯龙根之歌》反响 最大,他用史诗煽动所谓的“德国无畏精神”。后来的理查德·瓦格纳、路德维希 ·维兰德等人都是从单个情节和结构中提取人物,并且使其功能化,从自己意识 形态和视角来研究。史诗后来又被保守的君主制的拥护者接受。路德教派的神学 家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维尔玛在很有影响的《德国民族文学史》 中,把这部史诗宣扬成德国民族忠诚的典范。在此期间只有歌德比较公允地、不 带功利色彩地理解这部作品。他把这部史诗理解为文化历史的证据。他认为:“对 该史诗的了解属于民族的一个教育阶段。”[3]但是歌德不赞同用小资产阶级的精 神和相应的词汇来歪曲史诗或者据此把它看成是德国美德的写照。他也反对浪漫 派的解说,比如奥古斯都·威廉·施莱格尔所认为的“凭借他内心的感受,应该在 基督教的意义上来理解《尼伯龙根之歌》”[4]。然而,歌德之后对这部史诗的研 究更走入了附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的歧途。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该史诗没 有表现日耳曼民族的伟大,并且英雄人物有诸多与封建武士格格不入的东西,因 而极力贬低《尼伯龙根之歌》。理查德·瓦格纳在 1848 年革命失败后,从现实中 遁入对古希腊和古代德国传说的研究。他对尼伯龙根神话的分析促成了著名歌剧 《尼伯龙根的指环》的诞生。他重新建构了尼伯龙根神话。瓦格纳对《尼伯龙根 之歌》的重新建构从深处唤醒德国青年对英雄的认同感。他的政治意图是塑造日 耳曼民族的再生和德意志帝国的壮美回归。一战和二战期间对这部史诗的歪曲和 误读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对史诗滥用阶段人们刻意抹杀原始史诗中占主导地位 的欺骗、死亡和痛苦,仅利用了史诗中表现的神力、疯狂、勇猛、忠诚等元素, 人为地赋予史诗积极功能。 随着第三帝国的灭亡,史诗的研究去除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功利性目的。 1945 年以后,《尼伯龙根之歌》逐渐失去了对德国人的影响力。然而,仍然出版 了从各方面研究该史诗的专著,史诗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综合研究史的 主要成果有:奥特弗里特·阿尔里斯曼的《尼伯龙根之歌在德国——论尼伯龙根 之歌从 18 世纪中期到一战期间的接受》(1975);克劳斯·查特洛卡尔的《尼伯 龙根之歌 800 年——回顾、关注与展望》(2001);贝恩哈尔特·马丁的《尼伯龙 根之歌在德国民族意识中的反射——论从 1819 年至 2002 年尼伯龙根之歌在青 年和消遣文学中的文学接受》(2004)。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卢迪·波 尔克哈特著《尼伯龙根之歌:书面传说的口头起源痕迹》(1977);亨里克·库尔 斯多姆著《尼伯龙根之歌诗节收尾研究》(1979);谭亚·维斯著《尼伯龙根之 歌的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