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嵇康养生学思想研究
嵇康养生学思想研究
摘要:魏晋名士嵇康对祖国的养生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倡导的“贵神”、“清静”、“养生日常化”等主张不仅在古代,即使对现代人也有很好的启迪、帮助作用,但同时囿于时代和知识水平所限,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因此对其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提炼其中的精华,对增强人民体质、防范歪理邪说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嵇康;养生;贵神;服散
1.前言:
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魏谯郡?县(今安徽省睢溪县)人,三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嵇康出生在儒学世家,曾做过曹魏的郎中、中散大夫(无职守的闲散文官),故世称“嵇中散”,后由于不满司马氏政权而退隐,不再出仕。
魏晋之际,因为社会的黑暗和两汉儒学的衰微,沉寂了数百年的老庄思想再度兴盛起来,在学术思想领域里,玄谈之风日炽,产生了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嵇康不仅在思想、文学和音乐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他的养生学思想,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嵇康养生学思想的分析
2.1老庄思想对嵇康养生学思想的影响
嵇康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其诗文之中多见老庄典故。他的养生思想也主要通过这些著作表达出来,可以说老庄思想不仅是嵇康诗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养生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嵇康在《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其十四》中写道“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此处“钓叟”指庄子,《庄子?秋水》说“庄子钓于濮水。”“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在这里诗人主要称赞嵇喜(嵇康之兄)深得自然万物的奥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庄子所描绘的自由境界的向往。
嵇康在《述志诗两首?其一》中说“多谢世间人,夙驾咸驱驰。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在《述志诗两首?其二》中写自己愿意“愿与知己过,舒愤启幽微。岩穴多隐逸,轻举求吾师。晨登箕山岭,日夕不知饥。玄居养营魄,千载长自绥。”道家提倡清静,强调以静制躁。老子在《道德经》指出:“静为躁君”。主张“清静无为”,“必静必清”,“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嵇康受此影响,也提倡清静,认为清静可以“养营魄”,达到长生之道。
2.2“贵神”的养生学主张
嵇康在他的养生学专著《养生论》和《答难养生论》中着重阐述了他“贵神”的养生学主张。
嵇康虽然提出“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但他更看重“神”的作用:“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嵇康认为“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所以他提出养神的方法:“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祖国医学认为“神”是生命的主宰。《灵枢?天年篇》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这里的神是指人的心志,如情操,理想,情绪安宁等。神志安宁,性情舒畅,则健康长寿。《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宫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中国古代养生学重视形神兼养,尤其强调养神,调形先调神,养身先养心。《寓简》说:“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只知爱身,不知爱神,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人即死,车败马只奔也。”《艺文类聚》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就是调养与保护心理。养神有方可使人神志清明,意志平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气血调和,经络通畅。“养形”就是调养与锻炼形体,例如四肢、肌肉、关节、皮毛、筋腱等,使形体壮实。养生之本为养神,养生之末为养形。固体壮末,本末兼顾,称得上真正的养生之道。我国古代医学与养生学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老子强调:“恬淡虚无”,“少私寡欲”。庄子强调:“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午,而道德之质也。”《内经》强调养神才能健康长寿。《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知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2.3嵇康强调养生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
嵇康认为喜怒哀乐损害精神,伤害身体,“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所以主张节欲,“欲盛则身枯”。嵇康的《养生论》出现以后,魏晋时的另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向秀写了《难养生论》,与嵇康展开争论。向秀不同意嵇康这种“抑压性情”的“出世”观点,他说:“夫人含五气而生,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自然之理也,但当节之以礼。”用压制本性要求的办法来求长生,是“悖情失性,不本天理。”嵇康针对向秀的凡人有生就有情,满足欲望是合乎自然的观点,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他的养生理论。嵇康肯定人都有嗜欲,认为如果一味纵欲,不加节制,则会伤生害性,乃至于“动之死地”。因而主张对富贵、名位、酒色诸事物,都必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