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医药发展回顾现状与思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壮族医药发展回顾现状与思路

广西壮族医药发展回顾现状与思路   摘 要 概述广西壮医药的历史及现状。回顾近五十年来,发掘整理及开发利用研究壮医药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阐明当今广西医药产业中的畅销品牌及列入国家中药保护的品种,主要来源于壮、瑶等民族民间单方、验方加以现代研制而成。提示进一步推动和加快广西民族医药学及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类卫生保健服务,使之成为振兴广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关键词 壮族医药 回顾 现状 思路   壮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崇尚自然、回归传统”、发展“绿色药业”已成为世界消费潮流时尚,这给壮族传统医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回顾近50年来广西壮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现代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与成果,展望未来前景,明确目标,采取措施,迎接挑战,进一步推动和加快广西壮族医药学及其产业化发展。      1发展民族医药是我国的既定国策,是实现广西“科教兴桂”的战略措施之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随后将“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入国家根本大法中(宪法第21条),1993年卫生部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中国民族药标准座谈会》,会后印发了“关于制定民族药部颁标准的通知”[卫发药(1993)第64号];1997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更明确地指出“各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族人民健康的作用”;在200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民族药的发展又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民族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认真挖掘、整理、总结、提高,大力促进。”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民族医药的发展。   在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医药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广西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1985年5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建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规定其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是:“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方法手段,对壮、瑶等少数民族医药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和提高”。1986年区卫生厅根据国务院关于民族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成立了“广西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小组办公室”,开展了民族医药大普查;成立了“广西民族医药协会”;1988年创刊了全国独家《民族医药报》。1996年自治区将“推进传统医药壮、瑶、苗等民族医药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加快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广西民族医药”列为广西实施科教兴桂战略措施之一,1997年区卫生厅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药研究与开发的通知”(桂政发[1997]98号)要求,制定和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药品审批办法》 (桂卫药[1997]119号),已有三十余个民族药制剂通过临床研究和生产审评,后经整顿纳入国家批准生产文号。有的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目前,在西部大开发中,广西区政府已将广西民族医药产业列为自治区六大工业支柱之一,作为“十五”规化重要项目之一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广西民族医药的发展。      2壮族医药源远流长,丰富而多彩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1777.36万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彝、水、仡佬等土著民族,其中壮族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3%以上(1528.73万人),1958年3月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据考证“柳江人”化石,说明壮族人民在广西生活了上万年。壮族医药源远流长,具有显著的民族性、传统性与区域性。为着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在与自然灾害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防治疾病和卫生保健的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壮族医药学。   壮族医药在历史上虽未有本民族文字的专著记载,但在汉文古本草或史书县志中却累见不鲜,然而更多的是以“口碑”形式在壮族民间中代代流传下来。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药物是医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壮族先民在古本草及史书中称“西欧”、“骆越”、“乌浒”、“岭南俚人”、“僚人”、“土人”、“山人”、“僮人”、“很人”等;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植物志,晋?嵇含(263~306年)著《南方草木状》记载了岭南番禺、南海、合浦等地产的80种珍贵植物如诸蔗(甘蔗)、甘藩(七叶薯)、水葱或宜男花(萱草)、药酱(蒌叶)、吉利草(钗子股)、鸡舌香(丁香)、冶葛(钩吻)、樯藤(过山龙)、千岁子(野葡萄)等,多为当地民族应用。如记载“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斛,根类芍药,交广俚俗多畜蛊毒,唯此草能解之,极验”。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岭南多毒,亦多解毒药”。在唐?李询《海药本草》也记载不少壮药如“蛤蚧,俚人采之,割剖以竹张开,曝干鬻于布。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彼人用疗折伤……,主肺瘘上气,咯血,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