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语音差异分析
                    山东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语音差异分析
    【摘要】吟诵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传统创作方式、诵读方式和教育传承方式,在私塾教育系统抛弃百年后回归,却面临失传危险。传统吟诵虽采用当时的文读语音系统,与普通话吟诵在语音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重在分析山东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在声母和韵母方面的差异性,以探究其中的对应规律,促进山东吟诵文化的传承、研究及发展。 
  【关键词】青州;传统吟诵;普通话吟诵;语音差异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 
  一、吟诵的回归 
  吟诵是中华古典诗文的传统创作方式和诵读方式,与古典诗文相伴而生,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和独特的旋律腔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承载方式和教育传承方式。中国古典诗文都是“吟”出来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随着“文化热”“国学热”的兴起,以及中共中央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开始投身于吟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搜集整理各地的传统吟诵,并创新了普通话吟诵。普通话吟诵就是普通话的语音加上吟诵的基本规则。普通话吟诵大多直接来自各地的传统吟诵,只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进行了改造,以便于吟诵的普及与推广。 
  二、吟诵的语音特点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诗词,诵读文赋,都是按照诗文内在的格律或节奏来吟诵。徐建顺老师将其基本特点概括为: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低仄高、平长仄短、文读语音。 
  吟诵的语音与当地方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并非用纯粹方言口语吟诵的。古人吟诵使用文读系统的语音。所谓文读,就是文人读书的语音。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文读语音在北方更接近官话,在南方更接近当地方言。但是传统吟诵不等同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语言,俗称地方话。方言通行于一定地域,具有一套完整的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与其他方言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其中,语音方面差异最大,词汇、语法次之。例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骆宾王《咏鹅》) 
  山东青州的方言吟诵如下: 
  “喔,喔,喔,弯着(zhuo)脖子朝着(zhuo)天叫唤。贝毛儿飘溜绿水行,红爪子拨拉着正清的水儿。” 
  可见,传统吟诵不等同于方言吟诵。不管哪个地区的传统吟 诵,诗文都是采用当时通用语的词汇创作而成,并非方言词汇,只是人们在吟诵时带上了方言的语音特点,所以称为“方言文读吟诵”更为恰当。 
  三、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的语音差异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是《尚书?禹贡》记载的古九州之一,历朝历代为郡府治所,官话推广得比较好,但青州方言仍是人们的日常交流语言。李荣、熊正辉、张振兴等编著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将青州方言划为胶辽官话区;钱曾怡的《山东方言研究》则将其归于山东方言东区东潍片。青州方言既有鲁中方言的特点,又夹杂着胶东、鲁北、鲁南方言的某些成分。因此,青州传统吟诵独具青州地方特色,有独特的腔调和文读语音系统。青州传统吟诵的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相比,声韵调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以山东青州吟诵调传承人冯瑞祥老先生的吟诵为例,对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的语音差异进行分析。因受腔调影响,声调已不再具备典型性,故本文重点谈一下二者在声韵方面的差异性。 
  (一)声母差异 
  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的声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z c s 发成齿间音 
  普通话中的舌尖前音[ts]、[tsh]、[s],在青州方言中发成齿间音[tθ]、[tθh] 、[θ],即在发音时舌尖居于上下齿中间。以白居易的《暮江吟》为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受方言影响,“残、瑟、三、似”等音节的声母习惯于发成齿间音[tθ]、[tθh]、[θ]。 
  2.zh ch sh发成舌叶音 
  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h] 、[?] ,在青州方言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发成舌尖后音[??]、[??h] 、[?];一是舌尖边缘跟上齿龈接触,舌尖脱离硬腭,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靠拢,发成舌叶音[t?] 、[t?h] 、[?]。 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在青州传统吟诵中,“竹、枝、水、是、时”的声母分别发成舌尖后音[??]、[?];受方言影响,“春、知、正、上”的声母则分别发成舌叶音[t?]、[t?h]、[?]。 
  3.r发成l 
  普通话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