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犯攻击行为 道德推脱与共情的关系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vasion and empathy of adult offenses.docxVIP

成年犯攻击行为 道德推脱与共情的关系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vasion and empathy of adult offenses.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年犯攻击行为 道德推脱与共情的关系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vasion and empathy of adult offenses

HYPERLINK \l _bookmark0 6.2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展望49 HYPERLINK \l _bookmark1 参考文献 51 HYPERLINK \l _bookmark2 附录57 HYPERLINK \l _bookmark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1 致谢 62 IV IV 摘要 “犯罪”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罪犯”是实施“犯罪”的主 体,是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本研究旨在对成年犯的攻击行为进行探 讨,并综合考虑了成年犯自身的道德认知因素和共情能力因素,通过 研究,初步了解成年犯攻击行为、道德认知因素以及共情能力因素三 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全面了解成年罪犯的心理机制提供一定帮助。 研究采用攻击行为问卷、道德推脱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问卷中文版对 752 名监狱在押成年犯进行实测,得到研究结论如下: 1.成年犯的攻击行为在性别、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所在 地、服刑原因上存在差异:男性的攻击行为多于女性;年龄较小的成 年犯攻击行为多于年龄较大的成年犯;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 的成年犯,攻击行为少于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成年犯;来 自农村的成年犯攻击行为少于来自其他地区的成年犯;经济犯罪、涉 毒的成年犯攻击行为少于犯故意伤害的成年犯。 2.成年犯的道德推脱在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所在 地、服刑原因上存在差异:男性的道德推脱水平高于女性;年龄较小 的成年犯道德推脱水平高于年龄较大的成年犯;父、母亲受教育程度 为小学及以下的成年犯道德推脱水平较低;来自县城的成年犯的道德 推脱水平高于来自其他地区的成年犯;经济犯罪、涉毒的成年犯的道 PAGE PAGE VI 德推脱水平低于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的成年犯。 3.成年犯的共情在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服刑原因上存在差 异:男性的共情水平低于女性;来自县城的成年犯共情水平低于来自 其他地区的成年犯;涉毒的成年犯共情水平高于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抢劫、盗窃、经济犯罪的成年犯,经济犯罪的成年犯共情水平高 于犯抢劫的成年犯。 4.共情与道德推脱间存在负相关;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间存在正 相关;共情与攻击行为间,观点采择与身体攻击、替代攻击间存在负 相关,身心忧疾与攻击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5.道德推脱在观点采择与身体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道德推 脱在身心忧急与替代攻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成年犯,攻击行为,道德推脱,共情 ABSTRACT The issue of crime is existing in every country. and the criminals are the main body across whole crime. These criminal are also the unstabilizing factor in every society. This article aimed at studying the statu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moral disengagement and empat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cognition. The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the Mechanisms of Moral Disengagement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 were administrated to 752 crimin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criminals, male showed higher tendency of aggressive behavior than female; criminals that under the age 24 showed more aggressive behavior;criminals,whose mather’s education level is primary education,showed less aggressive behavior;criminals, whose come from rural areas showed less obvious tendency of aggressive behavior, whose come from rural areas showed less obvious tendency of aggressive behavior; criminals, whose commit economic a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