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迪拉·戈斯瓦米对印度传统子嗣观的批判.docVIP

英迪拉·戈斯瓦米对印度传统子嗣观的批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迪拉·戈斯瓦米对印度传统子嗣观的批判   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同样在印度有着悠久的传统。身处这一文化传统之中的男人和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儿子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在回答这一问题方面,文学作品比新闻报道来得更要丰富和生动。英迪拉?戈斯瓦米的小说用曲折的故事展示了男女两性在这一文化观念的统摄下所经历的悲剧,虽是虚构,却比现实还要真实。   英迪拉?戈斯瓦米(Indira Goswami,1942―2011)是印度著名的阿萨姆语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编辑、学者和政治活动家。戈斯瓦米创作了大量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多描写处于社会底层及边缘的人,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尤其关注印度当代女性问题,如女童、寡妇的不幸及婚姻问题。戈斯瓦米的文学成就十分突出,曾获得“萨提亚阿卡德”奖和印度最高文学奖――格扬比特奖(Jnanpith)。   《后代》(The offspring)是由作家亲自翻译自她的阿萨姆语小说“Xanskar”,讲述了一个低种姓男子皮坦伯为了能生下儿子延续香火,在一个祭司的帮助下与寡妇达摩衍蒂发生性关系,但最终寡妇还是选择流产让他希望落空的故事。作品反映了当代印度过度重视子嗣的社会现实及其悲剧,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观点的批判。 印度的子嗣崇拜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作为一个宗教之国,人们重视宗教修行和精神活动,男性可以从苦行静修中达到梵我合一,女性只能通过在婚姻中侍奉丈夫、服务家庭得到宗教解脱。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律《摩奴法典》从宗教、道德等角度建立了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体系,对妇女的地位和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丈夫操行虽可有指责,虽另有所欢和品质不好,但有德的妻子,应经常敬之如神”,“妇女少年时应该从父;青年时从夫;夫死从子;无子从丈夫的近亲族,没有这些近亲族,从国王,妇女始终不应该随意自主。”在这样的价值观念中,妇女并不是作为家庭的主人,而是作为丈夫的附属品为丈夫的需要来服务,没有自主?唷?   印度传统一向重视子嗣。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苦行者?^罗迦卢仙人一心修梵行,誓不娶妻生子。在苦行路上,他看到祖先们头朝下,脚勾在一根毗罗那香草上,倒悬在一个洞穴里,而这根香草还正被老鼠撕咬。祖先们告诉他,他们落得如此下场正是因为?^罗迦卢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没有后代,他们只能遭此大罪。《摩诃婆罗多》是史诗作品,更是印度教的道德规范,这一故事伴随着人们对神灵的膜拜深入人心,确立了有儿子才能得解脱的观念。   《摩诃婆罗多》中豆扇陀与沙恭达罗的故事也强化了这一观点。当豆扇陀不与沙恭达罗相认时,沙恭达罗说了这样一番话:“两足之人以婆罗门最为优秀,四足动物中以牛最为杰出,可敬的长者中老师居尊,凡可接触者中儿子是至宝。让这个模样可爱的儿子,去拥抱你,接触你吧!世界上没有什么接触,比儿子的接触更为舒服了。”“一个人轻视酷肖自己的亲生儿子,诸神就会毁掉他的富贵,那人也得不到整个世界。因为祖先们曾经说过:‘家族世系由儿子延续,万法之中儿子为至上。’所以,人不应该抛弃儿子。”沙恭达罗为得到豆扇陀,赞美了儿子的重要性,诸神也劝告豆扇陀接受自己“纯洁的”的儿子,最终他被劝服,认下了儿子和沙恭达罗。这一故事说明妻子对于丈夫来说远没有儿子重要,如果沙恭达罗没有生下儿子,他们之间很难说会有大团圆的结局。   按照印度教的习俗,儿子不仅肩负着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宗教仪式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在父母归天的火葬仪式上,印度教徒认为,如果没有儿子亲自点燃柴堆,父母就无法升入天堂。宗教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中的嫁妆制使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印度逐渐根深蒂固。结婚之时,吉祥的话是“祝福您成为百子之母”,而“祝您生个女儿”竟成了恶毒的诅咒。 子嗣崇拜及其对人性的异化   《后代》这个短篇小说讲述了子嗣崇拜背景下的悲剧故事:五十多岁的皮坦伯先后娶了两个妻子都没有生下儿子,对儿子的渴望已经使他憔悴不堪。祭司卡里斯纳安塔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娶寡妇达摩衍蒂来生养儿子,而祭司自己也好从中得利。达摩衍蒂在此之前就已经被迫先后怀过几个人的孩子,但她都没有生下他们,而是选择了流产,并把这些未成形的婴儿尸体埋在自家的后院里。在卡里斯纳安塔的威逼利诱之下,达摩衍蒂同意与低种姓的皮坦伯发生关系,但在怀孕之后,她为了不被低种姓的后代“污染”,又不顾一切地打掉了孩子。皮坦伯得知此事后,半夜到她后院中挖土,只为了能亲手触碰自己的后代。   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塑造的人物达摩衍蒂、皮坦伯及其妻子,无一例外都为传统的子嗣观所累,他们生命的价值、生活的中心都围绕着“生儿子”这个话题,因此身心俱疲、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作为人的尊严也遭到无情的践踏,人性的恶被激发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扭曲甚至异化。   皮坦伯的两任妻子都未给他生下儿子,他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