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docVIP

芝麻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芝麻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摘 要:该文通过对30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蒴数、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正相关;苗期与单株粒重负相关,花期、全生育期与单株蒴数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蒴数正相关,始蒴高与蒴粒数、空稍尖度与蒴粒重负相关,果轴长与单株粒重正相关,单株粒重主要取决于苗期长短和单株蒴数、蒴粒重。高产育种要以开花早、花期长,株高适中、始蒴矮、果轴长、结蒴多、千粒重高作为主要选择目标。   关键词:芝麻;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34-3   芝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籽粒含油量50%~62%,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关于芝麻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前人已做了不少工作。戎新祥等曾对30个芝麻品种(系)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育种应以株高适中、单株结蒴多、结蒴密、千粒重高作为主要选择目标[1]。乐美旺等对36份黑芝麻品种研究表明:单株蒴数、蒴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偏回归均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2]。左联忠等对9个春播芝麻品种(系)进行分析指出,育种应以单株蒴数多、千粒重高和植株较大作为主要选择目标[3]。梅鸿献等对179份不同类型芝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产量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单株蒴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效应均最大,其次是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蒴果长度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是间接效应,株高在不同类型芝麻中表现有差异[4]。唐雪辉等对17个芝麻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千粒重是芝麻产量最直接的构成性状,单株蒴数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5]。那艳斌等以164份辽宁芝麻资源为材料,研究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株蒴数蒴粒数株高蒴长[6]。但由于试验环境、试验群体大小不同,其结论不完全一致。   受安徽省种子协会委托,2017年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进行了芝麻新品种鉴定试验。笔者以参试种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旨在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共30个,其中,白芝麻22个,黑芝麻8个(含对照)。分3组进行,白芝麻I组参试品种12个(含对照),白芝麻II组参试种10个(含对照),黑芝麻1组。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5m2(3m×5m),行距30cm,?|西行向。密度15万株/hm2。小区、重复间隔20cm,以20cm深的排水沟隔开。试验于2017年6―9月在濉溪县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进行。土壤砂姜黑土,土质粘壤土,前茬小麦,产量7200kg/hm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旋耕,基施24-10-10复合肥187.5kg/hm2。6月19日人工开沟点播,6月23日微喷40min,7月12日定苗,同时用精禾草克化学除草、高氯甲维盐治虫,8月24日用乐果敌畏+苏云杆菌治虫,9月13~19日先后收获。试验期间观察记载生育期。收获前,在小区中间行选择10株有代表性植株,田间量取株高、始蒴高度、空梢尖度、主茎果轴长,地上部取回装袋单独晾晒,考察单株蒴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另从植株中部取20个蒴,装袋晾晒,考察蒴粒数和蒴粒重。全区收获计产。收获后打捆全立晾晒,每5d左右一次。其中,10月1日前脱粒的产量记为早期产量。利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利用DPS v7.05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   1.3 生长期气候条件 2017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平均气温26.5℃,比历年平均高1.0℃,全生育期只有9月上旬比历年平均低1.3℃,余比历年平均高0.1~2.6℃;日最高气温平均31.3℃,比历年平均低2.3℃,只有7月下旬比历年平均高0.3℃,余比历年平均低0.5~5.8℃;日最低气温平均22.6℃,比历年平均高4.2℃,日最低气温旬平均高于历年平均2.9~7.1℃;旬平均温差较历年平均少4.7~10℃。降水量408.7mm,比历年平均少119.7mm;雨日38d,比历年平均少0.5d;6月中旬降水偏少,影响适期播种、出苗;7月下旬至8月下旬持续降水偏少,降水量132.0mm(比历年平均少177.7mm),雨日15d(比历年平均少5.6d),形成轻度干旱,对开花、结蒴有利。日照时数722.8h,比历年平均少2.5h,属正常范围;但8月下旬至9月下旬日照时数225.4h,比历年平均少30.5h,对干物质积累不利。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供试品种产量在621.8~1405.0kg/hm2,单株产量4.7~11.7g,蒴粒数50.8~67.9粒,蒴粒重123~233mg,千粒重2.4~3.3g。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