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工笔人物画民俗化倾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宋代工笔人物画民俗化倾向

浅析宋代工笔人物画民俗化倾向   摘 要:宋代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极盛的时代,在宋室南渡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变迁,逐渐出现并发展了与文人画和院体画绘画题材的“高雅”相对应的“民俗”题材。其中以张择端、刘松年、苏汉臣、李唐、李嵩等人为代表。有一些画家出身贫寒,他们了解下层人民的疾苦,因此其所选的题材富有生活气息,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画风自上而下地呈现出雅俗共赏的“民俗化”倾向。关键词:宋代;民俗化;题材;生活气息民俗,是依附人民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变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培养了社会的一致性。中国绘画历史上,人物画常伴随着识记、教化等功能而发展的。至两宋时代,尤其是宋室南迁后,无论是技法还是绘画题材都注重反映普通阶层的生活场景,更加注重发挥画家的个性,画家的画风引领了这个时代,并随着朝代的更迭,逐渐呈现出繁荣的倾向。1   宋代工笔人物画民俗化形成的原因1.1   政治制度对民俗化倾向的影响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以来的混战割据。针对前代“登科名级,多被世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的弊端,在选官上,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废除了唐代以来科举考试资格的门第限制,取缔了“公荐”等不利于中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制度。到了南宋时期,甚至以屠杀为业的人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举人。朝廷重视文教的政策,为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在平民百姓看来更是“为父兄者,以子弟不读为过;为母妻者,以子夫不学为咎”。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一大批寒门庶族子弟得以通过考试进入上层社会,这不但使上层社会人的出身成分发生了变化,也注入了较之前门阀士族不同的审美感受。因为这种上下层关系的流动,使得一些下层社会的审美情趣流入了上层社会,并且逐渐被上层社会所接受和推广。1.2   宋代的经济发展对民俗化的促进作用唐宋之间,中国古代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这就是庶族地主势力的崛起和门阀士族势力的土崩瓦解。拥有大片土地的庶族地主对于政权的需要与渴望急剧膨胀,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导致门阀士族不再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土地关系的变革和门阀制度的崩溃,促进了宋代社会各领域上下层相融的趋势。在唐代雄厚的经济基础上,宋朝结束割据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宋代取消了坊市分离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使平民住宅区与市场贸易区相融合。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了市民阶层的形成。自此,市民阶层作为一个特殊存在的社会群体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为民俗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1.3   宋代的文化教育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主要表现在从繁荣的大都市推广到穷乡僻壤,打破了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推广到各个阶层,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提高。就文化覆盖的地域来说,宋代的教育分布是不平衡的。一方面由于农业发达,物质基础较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过安史之乱,随着人口南迁,中国的政治经济也相继南下,随之文化教育也东移南迁。所以教育分布主要向南方倾斜,为南宋文化民俗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域和文化基础。从唐末到北宋年初,社会经历了一个全社会性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文化世俗过程。自五代开始,画院逐步建立。至两宋时,画院已经发展成熟,成为中国绘画历史上画院最为繁盛的时代。画院组织完备,制度严谨,又有皇家的赞助和扶持。至宋徽宗时,画院已经极盛。同时,这些政策也引导了社会风气,收藏鉴赏之风繁盛不衰,为民俗化提供了发挥和发展的空间。2   宋代工笔人物画民俗化的表现2.1   贵族阶层的休闲和文娱关于此类题材的作品主要有《却作图》、《听琴图》等。其中《听琴图》据传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画作虽然布置简单,但却惟妙惟肖的向观众展示了贵族们休闲活动的一角。画作中,身着黑色道袍的主人公,背靠着苍劲挺拔的古松,面呈一琴、案,身旁仅摆一小案几,小案几上的香炉里熏烟袅袅。主人公的正对面放置一块别致的山石,山石上举着一只小鼎,其中插有一束鲜花。主人公面色宁静安详,头微低倾,双手抚琴。听琴者共有三人,左侧一人,身着绿袍,头戴乌沙官帽,头微仰且双目安静地注视着拨弄琴弦的主人公,整个人都陶醉在这美妙的琴音所制造出来的氛围中。他身旁立一侍者,双手自然地抱于胸前,正忘我地倾听。右侧一人自然地坐于石凳上,他身着红衣,一手扶膝,一手执扇,其神态好似在跟着琴声打拍子,显然已经沉醉在琴声中。整幅画作构图简洁明了,四个人物的刻画的细致传神,充分展示了贵族休闲和惬意的生活。2.2   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平民百姓的民俗活动,通常与其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琐事有关。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不成熟,大部分平民的生活用品都需要人力运送销售,《货郎图》无疑是市民日常买卖的缩影。《货郎图》是一幅风俗人物画,因为商品流通困难货郎们只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