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死亡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庄子死亡观

浅析庄子死亡观   [摘要]面对死亡,庄子是典型的自然主义超脱论者。他认为死亡是自然变化,一个人只要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超越人世古今之变,就可以齐生死,不再恋生患死了。庄子安死而不乐生,对人生持淡泊无为的立场,对死亡怀有一种豁达的态度。   [关键词]庄子 死亡 自然主义超脱论 淡泊无为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820198-01      面对死亡,见仁见智。哲学史上的各种死亡观都主张接受死亡,但理由各不相同:儒家把死亡作为一个无须多加考虑的事实来接受;柏拉图和基督教把死亡作为灵魂升天来接受;古希腊犬儒主义学派把死亡作为命运来接受;佛教把死亡作为个人的命运来接受;而庄子在面对死亡,在寻求有限与无限、小我与大我的统一时,从寻求个人与自然的统一出发,把死亡作为对自然的复归来接受。   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对于这种思想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是所谓“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百姓深陷无休止的战乱之苦,面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作为哲学家的庄子不能仅仅满足于悲叹一番。面对自然力,社会力,疾病力摧毁,湮灭,销蚀人的生命,庄子靠智慧排除死亡的困扰。      一、生死自然说      《庄子?大宗师》中记载了庄子安死的自然主义超脱论思想:“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明确指出,死生本是命,如同日夜相交替的永恒变化一样,是自然的规律,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这是万物所固有的事情。……天地给我以形体,用生使我劳苦,用衰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此,如果以生为乐,也就应该以死为善。正是出于对死亡这样豁达的态度,庄子才会在妻子去世后蹲坐在地上敲着瓦盆放声歌唱。庄子回答惠施说:“我也有些伤感,后来才知道生死是由于气化,如四季的运行一样,循环不已,是自然而然地运行的。人死后返归自然,安然歇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痛哭是不通达生死的道理,不懂得命运的必然,所以才不哭了。(《庄子?至乐》)庄子发挥了老子所提出的生死相互转化的思想,把生死看作是自然。现在,天地造化万物,人的生命只不过是万物的一种样式,死亡只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终结,死后回归自然,是世界万物千变万化的一个环节。   庄子反对常人的“悦生恶死”观念,用“生死齐一”的办法来消除生与死的对立。庄子在《大宗师》中讲第一种人认为万物未曾形成时,便是极限、尽头,不能再增进了;次一等的人认为万物形成了,把生视为流落,把死看作回归,这已经有所分了。再次一等的人认为,原本是空无的,后来有了生命,生命迅即死亡,把无当作头颅,把生命当作躯干,把死亡当作尻骨,谁能知道有无死生是一对的,我就和他交朋友。《知北游》篇则更加明确的指出:生是死的继续,死是生的开始,生与死循环相继,不断变化,谁也难以掌握它们的规律。人的出生,是由于气的聚积,聚积就成为生命,消散便是死亡。如果生与死是相继的,那我们还有什么忧患。万物本为一体,因为被认作美好就成为神奇,被认作臭恶就成为臭腐;但是臭腐能转化为神奇,神奇也能转化为臭腐。所以说贯通天下的,只是同一的气罢了。圣人珍视这种无分别的同一性。   庄子反对常人的“悦生恶死”观念,提出“生死齐一”的主张,更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悦死恶生”思想。在《至乐》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去楚国,看到一具空骷髅,空枯有形。庄子用马鞭敲敲骷髅,问道:“先生您是因为贪求人生欲望,违反天理,才成了这个样子的吗?或是因为行为不端,愧对父母妻儿,成了这个样子?或是因为冻饿而死,成了这个样子?说完之后,拉过骷髅,枕在上面睡觉。到了半夜,骷髅托梦对庄子说:”你的谈论象辩士,你所说的,都是活人的负担,死后就没有这些拖累了。死人上无君王,下无臣子,也没有四季寒暑之忧,放纵自由地以天地为春秋,即使是位居君王的快乐,也比不上此之乐。”庄子不相信,说:“我让生命之神恢复你的形体,还原您的骨肉肌肤,让您返归到父母妻子和邻里朋友中间,您愿意吗?”骷髅却紧皱眉头忧愁的说:“我怎么能放弃君王般的快乐而重返人间的劳苦呢!”这里骷髅的话集中代表了庄子的悦生恶死观。   庄子的生死自然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汉代思想家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这就是庄子的生死自然说的表现。      二、生死气化说      庄子认为人生为气之聚积,死则为气之消散,用气之聚散说明人之生死是一种立场鲜明的唯物主义学说。这种思想的提出在鬼魂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儒家主张敬天法祖,敬鬼神而远之,墨家强调鬼神无所不在,主张敬祭鬼神,而庄子强调“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