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词一修辞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词一修辞分析

数词一修辞分析   一、数词“一”的修辞效果      汉语的数词“一”,除用作数量计算外,还具有修辞的作用。它并非只是枯燥、呆板的称数,在表达具体数目以外,还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能够使语言表达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数词“一”的修辞效果表现为表意精确、强调语意、创设意境等。   1.表意精确   数词“一”作基数词使用,表示最小的正整数;作序数词使用,表示第一。这种情况下,数词“一”起到表意精确的作用。例如:   (1)我已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巴金《家》)   (2)他一次完成了三项任务。   (3)怀宝那会儿正为一个哭哭啼啼的妇女写一状文,状告东塘村村长。(《十月》1994年第1期)   (4)怀宝那时已可正式执笔,父子两一人一桌一砚,不停地写……(《十月》1994年第1期)   (5)王辛飞的母亲悄悄回到家中,禁食净手,一步一叩首,十步一作揖,用14小时跪行9公里……(《东西南北》1996年第1期)   以上例子中的数词“一”,都表示了最小的数量单位,精确地表示了“一门”“一次”“一个”“一张状文”“一张桌子”“一个砚”的意思。   “一”表示序数,其意思与“第一”相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放在表示处所、单位或机构的名词前,如“一马路”“一楼”“一中”“一技校”“制伞一厂”“一人民医院”等即分别精确为“第一马路”“第一楼”“第一中学”“第一技校”“第一制伞厂”“第一人民医院”等意思。“一”表示序数的另一种形式是用在判断动词“是”前,往往有“二”等数词与它配合着出现,如:   (1)运动员的生活单调、寂寞。方海涛平时绝少上街,一是没时间,二是没钱,只能在房间泡着。(《晚报文萃》1992年第7期)   (2)学习应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要学好理论,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这两例中“是”前的“一”,都是“第一”的意思,表示第一个精确的要点。   2.强调语意   在一定的语境中,数词“一”还有突出语意的作用。例如:   (1)头三年里,没赚一分钱,背了一身债。(李镜《侨乡海防师》)   (2)还有黑得不可思议的一头乌发。(《当代》1995年第5期)   (3)笑容一敛,他换上了一脸杀气,肥大的右手一把揪住马延雄的领口。(路遥《惊心动魄的一幕》)   以上例子中的“一身”“一头”“一脸”表示“满身”“满头”“满脸”的意思,它们再分别修饰各自后边的名词“债”“乌发”“杀气”,对这些名词所代表的量有明显的语意强调。又如:   (1)现在市场上的各种手套,一改过去清一色的老面孔,向多颜色发展。(《文摘报》1991年2月7日)   (2)周美玲在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中以1分13秒89的成绩打破了沉默多年的世界纪录,一展自行车王国的风采。(《湖南日报》1990年9月28日)   (3)这些山,一失北方的粗犷雄厚,像桂林秀气的山峦。(《语文报》1991年1月28日)   以上例句中的“一改”“一展”“一失”分别表示为“全改”“大展”“全失”的意思,这些“一”具有强化、强调、增加动量的作用。又如:   (1)祥子心一动,忽然他会思想了,好像迷了路的人找到了一个熟悉的标记,把一切都极快的想了起来。(老舍《骆驼祥子》)   (2)她忽然心一横,准备把什么都揭破,准备着一场活剧。(茅盾《子夜》)   (3)武耕新一拍炕沿,“嘿,我这个大活人差点叫尿憋死!”(蒋子龙《燕赵悲歌》)   (4)车子一停,他冲下来就骂。(《当代》1995年第5期)   这些例句中的“一”都强调了它后边的动作行为“动”“横”“拍”“停”等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突然”“迅速”地发生,并且动作的延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接着便马上出现了后面另外的动作行为。又如:   (1)第二天下午,父亲对他谈了一些关于社会上做事待人的态度的话,他一一地记住了。(巴金《家》)   (2)我们临行时妈妈又含着眼泪把爹的痛苦一一告诉我。(巴金《家》)   (3)概念用词表达,但概念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邢公畹《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这些例子中的“一一”强调了量的全部。另外,在很多由“一”起头的成语里,“一”都有强调的作用,如“一心一德”“一无是处”“一日三秋”“一丝不苟”“一网打尽”等等。   3.创设意境   数字“一”运用得巧妙,往往有助于写景状物、创设意境。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白居易《卖炭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