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词中琵琶意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宋词中琵琶意象

浅析宋词中琵琶意象   摘 要:宋代士大夫的文化生活比较繁复,出入歌儿舞女之间乃平常之事。琵琶作为青楼舞馆不可缺少的乐器,进而成为文人士大夫长短句中的特有意象。此种意象的运用,不出相思、送别、怀旧、献愁供恨等等之筹。   关键词:琵琶 士大夫 歌儿舞女 意象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1](P386)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而这一乐器出于文人士大夫的笔下则不是表现它的由来、结构、技法等等,而是宣泄一种或多种情绪。      一、琵琶之于歌儿舞女      宋代文化生活极度繁荣,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更是丰富,不少士大夫有狎妓、蓄养歌姬的行为。歌儿舞女以艺技谋生,熟操各种乐器则是必备之技,因而将歌儿舞女连同乐器入于词中对于文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了。   陈亚[生查子]言:“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 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2](P8)   柳永[隔帘听]云:“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虾须?@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2](P30)   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2](P60)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2](P222)   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醉客各西东。应思陈孟公。[2](P321)   以上所引的词中,琵琶这一意象所代表的是一种“相思”之物,闲抱琵琶只为排遣相思,更忆相思。往昔豆蔻年华,耳鬓厮磨,琵琶调笑,而今形单影只,独立琵琶,弹心曲,诉相思,更有谁听!   张先[林钟商](流杯堂席上作)   相君家,宾宴集。……重抱琵琶轻按。回画拨,抹幺弦。一声飞露蝉。[2](P86)   王安石[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2](P208)   晏几道[清平乐]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2](P231)   在以上所引的词中,琵琶似乎又成了歌儿舞女的一种标志,小怜、小琼、小?O等等具是歌女之名,而他们的出场则有琵琶为衬,可以说琵琶就是歌儿舞女的一种身份标志。有琵琶处,即是歌儿舞女露头处。当然,歌儿舞女露头必然要操乐器娱人以求生存,从这种意义上讲,琵琶则是歌儿舞女应酬为唱之具。      二、琵琶之于文人士大夫      弹奏琵琶曲,曲中自然表现出一种情怀,而文人士大夫词中的“琵琶”意象用来表现自己的情绪时,则别有滋味,别有意义。司马光[锦堂春]言:“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2](P200)又秦观[临江仙]言:“十里红楼依绿水,当年多少风流。高楼重上使人愁。远山将落日,依旧上帘钩。一曲琵琶思往事,青衫泪满江州。访邻休问杜家秋。寒烟沙外鸟,残雪渡傍舟。”[2](P468)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2](P2340)   [一剪梅](怀旧)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欲寄梅花。莫寄梅花。[2](P3341)   张炎[凤凰台上忆吹箫]   水国浮家……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2](P3470)   此处所引则表现出一种怀旧、思往昔的情绪,当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