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彭湃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贡献.docVIP

浅析彭湃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贡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彭湃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贡献

浅析彭湃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贡献   [摘要]彭湃在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邀请了一批早期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到海丰担任各学校校长和教员,有力地推动海丰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彭湃等人移风易俗,举办春节敬老联欢大会,树立新风尚;反对陈规陋习,与顽固派“护墙”运动作斗争;举办“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运用各种机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使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在全县各校开展起来。   [关键词]彭湃 劝学所 马克思主义   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6月末,他在家乡海丰县城幼石街“马氏少宗”后座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向工农群众宣传社会主义,吸引知识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7月30日,彭湃发起组织“劳动者同情会”,亲自撰写了《劳动者同情会的缘起》一文。文章指出:“贫民阶级对于现在教育,早无丝毫享受的机会了!今日的教育,不是图平民福利的教育,乃是专教资本家官僚一班掠夺阶级的教育!”感慨教育与贫民分离如此严重。“教育的缺陷到了这个地方,特组织劳动者同情会,表同情于劳动者”,与劳动者“协力工作,互相扶助,交换智识,以促成教育和贫民相接近,庶社会的革新,有些希望!”[1]p1-2这是彭湃期望改革旧教育制度的宣言,从教育入手,实现社会革命。   民国初年,地方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仍然延续清朝末年的设置。清末,废科举、兴新学,学校管理事务日益繁重,原来府州县的学官已不能适应新式教育的发展,“劝学所之设,始于直隶学务处,时间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2]p169。1905年,严修奏请袁世凯在直隶设立劝学所,专管州县教育。1906年,严修升任学部侍郎,参与制定《劝学所章程》,“通行全国,即修呈订原章也”[3]p3358。直隶经验被推向全国,由此劝学所成为府州县的新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915年12月15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劝学所章程》规定:每县均得设置劝学所,其职能是辅佐县知事办理一县教育行政事宜,设所长一人,劝学员二至四人,在必要时可以设置临时劝学员。劝学所历经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1922年才被教育局所取代,存续了18年。   1921年8月9日,海丰县劝学所所长陈崇岳“以事繁不克兼顾本邑学务,向县署辞职,所中事务由所员陈壮南君代理”[4]。8月12日,海丰县学生联合总会郑志云、陈家修等人到县署请愿,要求任命彭湃为劝学所所长。当时,教育部公布的《劝学所章程》,对劝学所所长的任职资格有明确规定:“第四条: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得充劝学所所长:一、曾任地方教育事务五年以上者;二、曾任高等小学校校长三年以上者;三、曾在师范学校毕业,任教育职务一年以上者。”[5]p287彭湃刚从日本留学回来,显然不具备任劝学所所长的资格,所以刚当选的海丰第一位民选县长翁桂清借口需要由省教育委员会决定,并要求学联会向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提建议。学联会即电呈陈炯明。   陈炯明是海丰县人。护法运动时期,陈炯明?M建援闽粤军,在福建以漳州为中心建立26个县的“闽南护法区”,实行新政,推广社会新建设。陈炯明重视教育,聘请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广州教育家、华南地区社会主义者同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联合组织[6])领袖梁冰弦主持护法区教育,提出“一乡一校”口号,推行普及教育。1920年8月,陈炯明率援闽粤军回粤,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被孙中山任命为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省长。1920年12月25日,陈炯明邀请陈独秀出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广东教育,厉行革新。陈独秀向陈炯明提出任教育委员长的三个条件:“一、教育独立,不受行政干涉;二、以广东全省收入的十分之一拨充教育经费;三、行政措施与教育所提倡之学说作同一趋势。”[7]p109陈炯明皆一一答应。   海丰县是陈炯明的家乡和发祥地,他要建设为模范县,也想革新社会教育。陈炯明亲信林晋亭、马育航遂通知彭湃到广州面见陈炯明。彭湃向这些“要人巨公”宣传社会主义,“镇日里只向人解说社会主义是主张共产不是主张均产,是主张自由恋爱不是主张共妻”[8]p104。陈炯明与时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都支持彭湃,所以县长翁桂清就委任彭湃为海丰县劝学所所长。1921年10月1日,彭湃就职。彭湃就职以后,以劝学所为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树立新风尚,宣传新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海丰县教育事业,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海丰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一、聘请进步人士任海丰各学校的校长和教员   彭湃任劝学所所长后,邀请一批有新思想人士到劝学所工作,包括陈魁亚、郑志云、林?d、林晓初(林?d胞兄)、林俊才、周大林等人。聘请黄霖生、黎樾廷、杨嗣震、李春涛、陈卓凡、陈淑娟等进步人士到海丰担纲校长或教员,弃旧图新,锐意改革,有力推动了海丰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