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板栗壳对废水中Pb2吸附性能研究
板栗壳对废水中Pb2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以板栗壳作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Pb2+,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b2+初始浓度以及废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吸附剂的主要物理特性,对Pb2+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探讨了废水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板栗壳吸附Pb2+吸附平衡时间为80min,Pb2+初始浓度为50mg/L时,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3g/L,最佳pH值为6,吸附平衡时Pb2+去除率可达到94.65%;吸附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关键词:板栗壳;吸附;Pb2+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137-03
1引言
重金属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对人体许多器官,特别是肺脏、肾脏、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1]。传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等。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一般废水要经过二次处理才能排放;电化学法和膜分离法成本高,且膜分离法中膜在应用过程中易受到污染导致效率降低;吸附法操作简单,且效率高,最早使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但其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高。近年来,农林废弃物作为生物吸附剂处理污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报道的研究有壳类物质 (如花生壳[2]、谷壳[3]、大豆壳[4]、松树皮[5]等)用于重金属吸附性能方面的研究,且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去除重金属的效果。采用农林废弃物作为吸附剂成本低廉,且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本文以农林废弃物板栗壳为原料,经适当处理制备板栗壳吸附剂,研究其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效果及吸附特性。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与试剂准备
将板栗壳用去离子水洗净,105℃烘干24h,粉碎机粉碎。
取分析纯 Pb(NO3)2试剂,用0.2%的稀硝酸配置成500mg/L的储备液备用。
2.2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FA2004B,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GZX-9140MBE,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精密酸度计(PHB-4,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FS-990,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恒温振荡器(ZD-85,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扫描电镜(Quanta 200,FEI公司)。
2.3吸附实验
取板栗壳放入250mL锥形瓶中,再加入100mL(50mg/L)Pb2+溶液,根据所依据的性能要求,改变实验条件,再恒温振荡箱150r/min振荡至吸附平衡,取上清液经定量滤纸和0.45μm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Pb2+的浓度,并以此计算Pb2+吸附量及去除率。
3结果与讨论
3.1吸附剂表征
图1为板栗壳放大4000倍的SEM照片,可看出板栗壳表面有很多褶纹,不光滑,凹凸不平,纤维结构明显,有利于Pb2+的吸附。
图1板栗壳SEM照片
3.2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取板栗壳放入250mL锥形瓶中,再加入100mL(50mg/L)Pb2+溶液,振荡,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分析吸附时间对板栗壳吸附Pb2+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板栗壳吸附Pb2+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0~10min为快速吸附阶段,吸附10min Pb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38%;10~80min为慢速吸附阶段,该阶段吸附去除率为94.65%,8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吸附初始阶段板栗壳上的可吸附的位点多,因而吸附Pb2+迅速,随后可吸附的位点越来越少,吸附速率缓慢直至平衡。
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颗粒扩散方程进行拟合,拟合的相关参数见表1。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为:
lg(Qe-Qt)=lgQe-K1t2.303(1)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
tQt=1K2Qe2+tQe(2)
颗粒扩散模型为:
Qt=Kp×t0.5(3)
式(1)~(3)中:t为反应时间,min;Qe为吸附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mg/g;Qt为吸附在t时刻时的吸附量,mg/g;k1、k2分别为一级和二级吸附速率常数,mg/(g/min);kp为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mg/(g/min)。
由表1中的拟合结果可知用准二级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由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建立在化学吸附假设的基础上,所以可以认为板栗壳对Pb2+的吸附为化学吸附过程。
3.3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研究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