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应对网络谣言角色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媒体应对网络谣言角色分析

新闻媒体应对网络谣言角色分析   【摘 要】谣言自古有之,社会危害巨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谣言,引导舆论?基于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真相、谣言止于责任的社会认知,本文提出了新闻媒体要为党和人民扮演好“信息检测器”“谣言粉碎机”“舆论导航仪”三大角色。   【关键词】网络谣言 媒体角色 舆论引导   2012年3月以来,随着“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网络谣言事件被依法处置,抵制和打击网络谣言已成为一项全民行动。2013年8月,“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推手被抓,把这一行动推向高潮。同年9月,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实施,则为打击网络谣言建立了长效机制。   谣言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龄,被视为社会“毒瘤”。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又为谣言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土壤。不容忽视的是,“军车进京”谣言让全国16家网站关闭。“金庸病逝”谣言更是让《中国新闻周刊》多次致歉,多人受处分。   事实证明,新闻媒体必须直面谣言并且时刻做好长期不懈与其斗争的准备。一旦处置失当,反而会助推谣言传播,害人害己。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必须扮演好三大角色。   一、新闻媒体要当好“信息检测器”   谣言止于智者。自媒体的出现让“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在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抓热点、抢时效促使新闻从业人员把网络信息当成重要的新闻线索源。然而,个人发布的信息过于庞杂,真假难辨,新闻从业人员一旦把谣言当成了新闻,无异于为谣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0年12月6日19时30分许,一名网友发布消息:“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时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中国新闻周刊》负责微博管理的编辑看到这条消息后,为抢时效,未作详细核实,贸然以官方微博的名义发布出去,被大量转发。后来该编辑发现消息不实,立即将原帖删除,但为时已晚。此后,《中国新闻周刊》为此多次致歉。次日,《中国新闻周刊》社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对相关负责人作出严肃处理: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兼周刊网总编辑以及直接责任人受到罚款、引咎辞职、行政记过、辞退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事实上,当天《新安晚报》也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条“爆炸性新闻”。但把关编辑没有立即抢发新闻,而是一方面冷静分析真伪,协调文艺口记者采访核实,另一方面向报社领导报告,以便备足版面。后经多方求证,香港根本没有所谓的“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当日20时40分,微博红人闾丘露薇站出来辟谣。接着,“金庸病逝”被证实为谣言。   《中国新闻周刊》的教训告诉我们:媒体要当好“信息检测器”,对各类信息保持理性的质疑,善于明辨是非真伪,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甚至沦为谣言传播的“扬声器”。   国外有一句关于谣言传播的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谣言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但新闻媒体不能选择沉默,而应主动出击。   如何识别谣言?其实,每一个谣言疯长的过程,无一例外缺位的是理性。所以,只要坚持用理性武装自己,很容易就能把谣言揪出来――首先看消息出处和传播渠道是否权威,其次看其内容是否符合常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再者看表现其手法上有无主观臆造、追求轰动效应的嫌疑。比如“81名女生遭奸杀”“刑警学院缉毒班毕业生全部牺牲”,一看就知道是谣言。   二、新闻媒体要当好“谣言粉碎机”   谣言止于真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的生命。新闻媒体应该积极主动去发现并粉碎谣言,坚决捍卫真相。在这方面,《新安晚报》关于“老兵乞讨”事件的辟谣报道不失为一个经典案例。   2008年1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名为《一个老乞丐说的一句话,感动全中国人!》的博客文章,称安徽省金寨县“一复员老兵东北乞讨”。   “老兵乞讨”真耶?假耶?次日,《新安晚报》就派记者展开调查。经多方求证,发现了文章的三处漏洞。金寨官方调查也显示,“乞讨老兵”根本不存在。2月27日,《新安晚报》推出重磅调查,证明“乞讨老兵”纯粹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感人故事”,同时理性地发出了“安徽形象不容诋毁”的声音。   其实,2003年底有关“金寨老兵在东北乞讨”的文章就开始在网络上流传。2004年2月,民政部发布公告称文章反映的事件和人物均“不可信”。孰料,同年又有两家媒体刊登或转载“乞讨老兵”文章,金寨官方不得不再次辟谣。   在《新安晚报》、安徽省民政厅、金寨县的共同推动下,2008年3月20日,《南方周末》就《一个老乞丐说的一句话,感动全中国人!》一文刊发“说明并致歉”,“向广大读者及博客中涉及的相关机构和人士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