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音乐与绘画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叔同音乐与绘画分析

李叔同音乐与绘画分析   【摘 要】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晚年皈依佛教,即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研究李叔同留下的大量音乐作品与绘画作品,充分认识到其在音乐和绘画领域的贡献,对目前我国音乐与绘画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李叔同;音乐;绘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32-02   一、李叔同其人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曾留学日本,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人们尊称其为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李叔同一生取得了卓越的艺术造诣,并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皈依佛教后,精研律学,普渡众生出苦海,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二、李叔同的音乐分析   (一)李叔同的音乐成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提起这首《送别》,想必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它那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能与心灵产生共鸣的歌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很多人未必知道这是李叔同根据约翰?奥德威作曲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自行填词创作的,并被誉为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李叔同在学习接受西方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将其引入国内,如根据欧洲音乐的优美曲调进行进一步的创作。将自己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外来音乐相结合,并得到广泛传唱,起到了传播新式歌曲的启蒙作用。李叔同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融入学堂乐歌,他曾经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李叔同认为,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感情的培养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因此,他更注重音乐的教化功能,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二)李叔同音乐中所蕴涵的民族情感。李叔同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极好的经、史、诗、学功底。小时候接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使他一直怀有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也使得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集中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充分体现出了他心系国家、关心民族的大爱情怀。在他的歌曲填词中,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诗词手法,作品易于理解、情感鲜明,其中尤以《送别》为最,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歌词形式,诠释了作者对于离别的心理感受。此外,他创作的《祖国歌》、《大中华》、《春游》、《西湖》等歌曲,都有自强不息、爱我中华情感的体现。如写于1912年民国初创时期的《大中华》:“地大物博,相生相养,建国五千余岁……”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亦有《祖国歌》中“上下数千年,一脉沿,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的豪壮。这些都将作者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首先,李叔同认为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养,并为之奋斗一生。他想通过音乐影响人们的心灵,从而引发他们对于国家民族的关注,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崛起作出贡献。这也是其创作大量学堂乐歌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李叔同主张在音乐教育中,要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然后才可对其进行音乐知识的教授,只有这样,学生方可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才有可能做到“德艺双馨”。最后,他有同孔子相似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始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切实促进学生进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三、李叔同的绘画分析   (一)李叔同的绘画成就。李叔同是将西洋画的特点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开创了许多中国绘画风格的先河。如中国油画、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等等。同时,他还留下了大量研究西洋绘画的著作,为我国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李叔同的绘画作品是比较多的,然而遗憾的是其作品几乎全部散失。至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只剩《裸女》、《素描女像》、《白描佛像》等几件,只得从中一窥其绘画水平之全貌。《裸女》中一位妇女半裸,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眼睛微闭。这是其油画的代表作,他的油画风格近于印象派。李叔同的同事、艺术家姜丹书评价其绘画为:“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素描女像》应是木炭画,从中可见李叔同高超的素描技法,画面中的女性一头长发,眼帘微启,似有所思。展示了作者近乎天才的艺术才能。姜丹书对李叔同晚年画佛曾有如此评价:“晚年画佛像甚佳。余曾见一幅于王式园居士处。笔力道劲,傅色祝着,所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