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特点
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特点
摘要:从公元7世纪开始到幕末、明治初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汉语音韵学形成了独有的学术传统。它不同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学者的传统汉语音韵学,充分展现了日本学者进行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从训释汉字读音人手,赋予汉语音韵学以日本“汉字音”的丰富内涵;汉字音解读与“悉昙”语音理论结合,使理论与方法更为系统化;汉日外语音的多重比较“考据”,形成了东方特有的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比较”思维方式;日本传统“汉学”名目下的音义书、辞书、韵图等与汉语音韵学相关的著作异彩纷呈;汉语音韵学的标记理论十分发达,具有明显的日本化研究优势。
关键词:日本;汉语音韵学;汉字音;比较思维
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7)06-0085-07
有学者认为,公元1世纪前后,汉字就传入日本,比如《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件事被1784年在日本佐贺岛发现的金印所证实,上面字为小篆:“汉委奴国王”。3世纪后,汉字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大量文献表明,公元7世纪初叶以后,日本与中国进行了比较频繁的往来与交流。以遣隋使、遣唐使名义而到中国来的留学生与留学僧,认真学习当时通行的标准语音长安音与洛阳音。由此,当时中国的长安与洛阳地方汉字读音,作为正式语音发音系统传入日本,这就是所谓的汉音。在此之前,亦有经由朝鲜或其他途径而传人日本的更早的中国语汉字音(很多学者认为是六朝时期的江东音与江南音),被称为吴音。伴随着汉音、吴音的传人,一些日本学者开始了中国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一直到幕末、明治初时期,1200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日本汉语音韵学学术传统,可以称之为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这种“日本式”的传统汉语音韵学,不同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学者的传统汉语音韵学。充分展现了日本学者进行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早期特点,从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汉语音韵学学术发展的历史高度来看,很值得探讨。
一
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从训释汉字读音人手,展开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赋予了汉语音韵学以日本“汉字音”的丰富内涵,“汉字音”成为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心之所在。
日本汉字音研究十分发达,这肯定与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形成的传统有关。一般认为,在唐代,许多到中国的日本留学生与留学僧既精通汉字音,又往往把训释汉字读音作为自己的责任。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立人空海是现在所能够知道的日本最早研究汉字音的学者之一。空海(774-835)《文镜秘府论》提出的汉字的声韵调学说,尤其是“四声论”,迄今仍是我们研究汉语中古语音声调最为宝贵的资料之一。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793-864)曾入唐求法,后归国,在比睿山弘密教及天台教法,同时,也用印度悉昙理论整理自己所学的汉字音。据马渊和夫《日本韵学史研究》,圆仁所学“悉县”有宗睿、全雅、宝月、难陀、元简五家,地点分别在中国扬州、长安等地。“悉昙汉音”中汉字汉音、吴音的声韵调描写很详细。这成为中日两国学者研究汉字音的重要资料。
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日本汉字音形成了多个历史层次,对此,日本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沼本克明等为代表的日本学者汲取有坂秀世等各家观点,认为日本汉字音存在古音、吴音、汉音、新汉音、宋音、唐音六个层次,并提出了具体的确认证据和方法。中国六朝之前的祖系音“吴音”属于“古音’’阶段,比如,其表现出灰韵和脂韵合口字读音。镰仓时代“吴音”与平安时代“吴音”有承继关系,比如将《九条本法华经音》和《妙一纪念馆本法华经》汉字加点声调进行比较,会看到去声字上声化、平声字与人声字存在差异,但承继关系明确。天台汉音有别于汉音,是一种“新汉音”,更接近中国唐五代口语语音。临济宗、曹洞宗文献训点“唐音”与中国宋代中原音系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可以称为“宋音”。《黄檗唐音》等被认定是江户“唐音”的代表,和“宋音”属于不同时间层次。
日本汉字音发展与汉语语音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是同步的,有的不是同步的,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加以深入认识。日本汉字音研究与中国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结合,使得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反过来说,又丰富了汉语音韵学的内涵。
二
汉字音解读与“悉昙”语音理论结合,使“日本式”的汉语音韵学理论与方法更为系统化。
悉县理论传入日本,对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关于悉昙的内涵,马渊和夫引述了荻原云来《实习梵语学》(明治书院,1916)中的定义:“悉昙(siddham)本来有‘使之完成’之义,但却作为梵语字母的名称。”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十分兴盛,中国学者出于学习梵语的需要,重视研习《悉昙章》。《悉昙章》实际上是梵语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