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语汉语词汇读音中促音变化研究
日语汉语词汇读音中促音变化研究
摘要: 根据日语原始的音韵结构,最先没有促音。随着汉字音的应用,受舌内入声字音的影响日语才产生了促音。室町末期,随着日语音韵的开音节化,舌内入声字声门闭锁音合并为促音。今天日语汉语词汇的读音中,只要发生促音读法的词,该促音的前字一定是入声字。
关键词: 日语; 促音便; 入声字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44(2008)02-0035-04
Abstract: Glottal stop did not exis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original phonology in Japanese. As the Chinese phonetics went into Japanese, the sound of glottal stop emerged. By the end of Muromati period, as the open syllabl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Japanese, the entering tone and glottal stop converged to become glottal stop.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words in Japanese, as long as they embrace the sound glottal stop, the word preceding it should include one word with an entering tone.
Key words:Japanese; glottal stop change; words with entering tone
《日本语教育事典》中对于促音的解释是,促音的书写和表记是室町末期成立① 的(P490)。叙述促音化现象时,列举的例子有:
早急ソウキュウ→サッキュウ
十回ジュウカイ→ジュッカイ
十?豫弗濂Ε单摹?ジュッサツ
十分ジュウブン→ジュップン
退?金タイショクキン→タイショッキン
三角形サンカクケイ→サンカッケイ
该书中在说明产生促音化的理由时,指出主要是与后续辅音(kkttppss)等音重复连接时而产生的。列举的例子有:
一寸(イッスン) 一尺(イッシャク)
一本(イッポン)一等(イットウ)
一??(イッコ)一通(イッツウ)一致(イッチ)
其实以上词汇中都有一个入声字。为什么这些词汇的读音中会有促音读法,我认为它们与汉字入声字的读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日语发音中的“促音(ツ)”是一个特殊音。它的发音特点就是在发完前一个音后,马上有一个声门闭锁现象,紧接着发出后一个音,而且有突然爆发出来的感觉。汉语入声字音也是一个声门闭锁音。根据中国音韵变化的规律,唇内入声、舌内入声以及喉内入声最后都统一变化为声门闭锁音后,逐渐消失。日文“促音”的形成和发音特点正是受中国汉字入声字音影响而产生的。日语最早的发音只有单音,原本就无“促音”,也没有“拨音”和“拗音”。它们都是受中国汉字音的影响而产生的。下面主要以汉字词汇发生促音变化现象为主,结合汉字入声字的读法进行分析。
一、 日语入声字的读音
在汉字被日本人接受的同时,汉字音也进入了日语语言中。汉字诸多读音中,唯独入声字音最为特殊。它不但在中国语里有着其独特的地位,而且在日语里也同样作为一种特殊表记被使用,并且能区别其他。一般入声字分为三种类型(中日两国语言音韵学上相同),即唇内入声、舌内入声、喉内入声。日文表记最早将这三种字音分别用五个假名表示,即“ふ”(现代音用“ウ”代替)、“ち”、“つ”、“き”、“く”。具体区分是唇内入声[-P]用“ふ”(ウ)表示,舌内入声[-t]用“ち”和“つ”表示, 喉内入声[-k]用“き”和“く”表示。
1. 唇内入声字[-P]的日语表记
最早唇内入声在日语中表记时,古代音用“ふ”,而今天日语音韵在开音节化后的表记已经改用“う”。根据日语音韵变化规律,唇内入声字[-P]的演变过程是: P→?尴→f→w→u 。关于日语音韵变化的过程,小松英雄在他的「日本字音における唇内入声?尾の促音化と舌内入声への合流?^程」中已经有叙述②,这里不再重复。
下面是唇内入声字的读音。为了节省篇幅,这里我们将日语读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并按照日语五十音图顺序将其排列。
オウ→押、凹、邑、??、邑キュウ→急、给、级、泣、及、吸、劫、芨キョウ→狭、夹、协、侠 ギョウ→业コウ→阖、鸽、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