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方标准《梵净山茶 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送审稿.docVIP

贵州省地方标准《梵净山茶 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送审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 T—XXXX 梵净山茶 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Fanjingshan Tea—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pellet green tea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1 5 加工方法 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贵州松桃梵净山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顺位、徐代刚、刘学、田景涛、肖楚、曾良、陈仁杰。 梵净山茶 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茶颗粒形绿茶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设备、人员、加工工艺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区域内(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石阡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梵净山茶颗粒形绿茶的加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2/T 630 贵州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条件 DB52/T 632 贵州茶叶加工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梵净山茶颗粒形绿茶 以梵净山区域内生长并适合制作绿茶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茶树鲜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通过特定做形工艺加工而成并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颗粒形炒青绿茶。 要求 原料(鲜叶)要求 为嫩、匀、鲜、净的正常芽叶,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其嫩度、匀度、新鲜度、净度应基本一致。鲜叶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各级别鲜叶质量应符合表1 的规定。 梵净山茶颗粒形绿茶鲜叶质量要求 项目 级别 嫩度 匀度 新鲜度 净度 特级 一芽二叶初展,叶质柔软 均匀 鲜活,无机械损伤及红遍芽叶 无夹杂物 一级 一芽二叶,单片叶及对夹叶≤5% 尚匀 鲜活,机械损伤叶≤3%,无红变芽叶 无夹杂物 二级 一芽二~三叶,单片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10% 尚匀 新鲜,机械损伤叶≤5%,无红变芽叶 茶类夹杂物≤3% 无非茶类夹杂物 三级 一芽二~三叶,单片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15% 欠匀 尚新鲜机械损伤叶≤7%,无红变芽叶 茶类夹杂物≤5% 无非茶类夹杂物 鲜叶运输、贮存 应使用透气良好、光滑清洁的篮篓等盛装鲜叶,运输时不得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品混运。鲜叶采摘后及时运到加工厂。 加工场所、人员、设备要求 应符合DB52/T 630 的规定。 加工方法 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摊凉→揉捻→初烘→摊凉→造形→干燥→精加工。 技术要求 摊青 茶青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的贮青间、贮青槽或篾质簸盘,不允许直接摊放在地面。摊叶厚度为10cm~12cm。摊放时间为6h~8h。雨水叶、露水叶可用脱水机减少表面水后薄摊,通微风,加快水分蒸发。 摊放程度以摊放叶含水量降至65%~70%,芽叶萎软、色泽暗绿、略显清香为适度。 杀青 选用6CS-70、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开机空转15min~30min预热,待筒内空气温度升至140℃~160℃,感官温度用手背伸人进叶端口有灼手感时均匀投叶。要求投叶量稳定,火温均匀。杀青至含水量(63±2)%,叶色暗绿,叶质变软,手捏成团,稍有弹性,无生青、焦边、爆点,清香显露即为杀青适度,杀青后及时摊凉。 摊凉 杀青叶均匀薄摊于干净的盛茶用具中,摊放厚度2cm~5㎝。时间10min~15 min。 揉捻 选用6CR-55型揉捻机,转速45r/min~50r/min,时间15 min~20 min全程不加压。使杀青叶在揉捻桶内轻松翻滚轻揉。待茶叶均匀成条无断碎时即可下机,然后及时抖散。 初烘 选用6CH-20型烘干机进行。温度80℃~100℃,时间10 min~15 min。技术要点:烘匀、烘透。初烘尽量避免烘叶重叠和增加透气性,叶象由嫩绿转墨绿,手握不刺手,失水30%~35%。 摊凉 同本文件第5.2.3条的规定。 造形 造型在6CCSG-50双锅曲毫炒干机中进行。锅热80℃~100℃,投叶量每锅4kg~6㎏(约大半锅)初烘时温度要先低后高,待茶叶在锅中有一个充分的做型过程,时间40min~45min。当茶叶初步成型后及时下锅摊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