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昌罗索线虫研究与展望
武昌罗索线虫研究与展望
摘要 武昌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wuchangensis Bao.作为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昆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武昌罗索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田间应用、体内外培养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武昌罗索线虫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武昌罗索线虫,生物学特性,田间应用,活体和离体培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武昌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wuchangensis Bao.属于线虫动物门Nematode无尾感器纲Aphasmidia嘴刺亚纲Enoplea索线虫目Mermithida索科 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武昌罗索线虫的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广、繁殖力强。对宿主的寄生率高可达70%。武昌罗索线虫感染期幼虫能主动寻找并侵入宿主体内,完成寄生生活后从宿主体内脱出,生物防治潜力极大。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对武昌罗索线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1 生活史
武昌罗索线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室温为26~30℃时,初产出的卵为单胞期,12h后为二胞期、42h后为多胞期、54 h后为囊胚期、64 h后为原肠期,74 h后为蝌蚪形幼虫期。幼虫又分:寄生前期幼虫,寄生期幼虫,寄生后期幼虫。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在孵化前1~2 d内在卵壳内脱去第1次皮而成为寄生前期幼虫,寄生前期幼虫能主动接触宿主并钻入宿主体腔。进入宿主后2~3 d内第2次蜕皮。在寄生的较后阶段,线虫在宿主胸部体腔内横向缠绕多圈,并在体腔内完成发育,从孑孓体内脱出后,寄生后期幼虫随即钻入水、泥沙中营自由生活。待第3、4次皮同时蜕去后而进人成虫期。其自然宿主有致倦库蚊Culex pipens quinqusfasciatu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mchus、迷走库蚊Culex Vagans、尖音库蚊淡色变种Culex pipiens pallens、贪食库蚊Culex vorax、棕头库蚊Culex fuscocephalus 6种库蚊和白蚊伊蚊Aedes以albopictus等。
1.2 生态因子
1.2.1 温度 观察表明,当平均室温为28.57(26~31)℃或21.31(16~26.5)℃时,武昌罗索线虫完成1代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21.21 d和34.95 d。温度对武昌罗索线虫胚胎发育也有影响,在11~33℃温度范围内虫卵都能发育,但在11℃时发育很慢。研究还表明温度对武昌罗索线虫感染和性别比也有影响,武昌罗索线虫在15~35℃均可感染,获得感染最高有效率的温度范围为24~28℃,但要获得最多的雌虫及合适的雌、雄性比则为21℃。这一结果对武昌罗索线虫的繁殖培养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1.2.2 pH值线虫对pH值的忍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武昌罗索线虫的卵在pH值3.24~8.91的磷酸盐溶液中,皆可完成胚胎发育和孵化,但发育速度受pH值的影响。从胚胎发育速度、孵化率及感染期幼虫的活力和寿命综合考虑,最适pH范围为6.10~6.84。
1.2.3 农药和化肥 甲胺磷、敌敌畏、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5种常用农药对武昌罗索线虫各期生活力的影响的试验表明,不同种类的农药间以甲氧菊酯、溴氰菊酯对武昌罗索线虫的影响力最大,氰戊菊酯次之,甲胺磷和敌敌畏影响最小。在同种农药相同浓度条件下,武昌罗索线虫感染期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较致乏库蚊的2龄期孑孓强”。
2 田间应用研究
2.1 对致倦库蚊幼虫的防治与应用
投放武昌罗索线虫成虫防治致倦库蚊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各投放点附近1 m范围内蚊幼虫4次平均感染率为48.00(17.65~75.00)%,当两投放点之间的距离为8 m时,两点之间中点处。哨笼内的宿主4次平均感染率为47.22%,20个哨笼内宿主4次平均感染率为34.00(3.66%~68.09)%。这表明稻田中投放武昌罗索线虫成虫对蚊幼虫具有较好且较长期的控制作用。
2.2 对白纹伊蚊的防治与应用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和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日本和美国也是人体偶受感染的犬丝虫Difilaria immilis的传播者。用武昌罗索线虫的寄生前期幼虫对自然条件下孽生的白纹伊蚊进行的多次现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释放武昌罗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密度为2500~3 000条/m2时,武昌罗索线虫对自然孽生的白纹伊蚊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7.9%和4.40%。这说明武昌罗索线虫对自然孽生的白纹伊蚊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3 对埃及伊蚊的防治与应用
埃及伊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