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在中国动画中应用探索
民族文化在中国动画中应用探索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动画学派”对民族文化的借鉴和应用状况,分析了民族文化的缺失与中国动画困局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在中国动画中应用的思路。要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经典作品进行深层挖掘;重视民族特定艺术元素的借鉴和运用;适当添加少数民族元素。
【关键词】 民族文化;中国动画;应用;传承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构成了一国国民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承继和精神延续。在后殖民时代和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纷纷借势民族文化资源增强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化产业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动画的制作和传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借助民族文化元素创造过辉煌,伴随着国外优秀动画对中国民族文化改编与开发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民族文化在中国动画创作与复兴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中国动画的发展离不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深植与注入是中国动画复兴的应有之义。
一、“中国动画学派”对民族文化的借鉴和应用
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和民族文化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1941年中国第一部经典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不仅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而且吸收传统戏曲的造型塑造孙悟空、铁扇公主等人物形象。此后的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动画学派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这一时期的动画题材主要来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古典小说、寓言故事等,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特色。传统绘画、宫室壁画、民间剪纸、木偶、皮影、年画、版画、戏曲、民歌、少数民族乐器等的运用,增添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散发了民族文化的熠熠光辉,展示了别致的民族文化韵味和风情。如1961 年的《小蝌蚪找妈妈》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的手法,1961―1964年《大闹天宫》借鉴京剧脸谱、民间年画、宫室壁画等艺术形象设计人物造型,突出了形象的装饰性和性格的典型性。其后的《哪吒闹海》借鉴了永乐宫壁画的人物造型,《猴子捞月》发挥了水墨剪纸的特殊韵味。民族动画形象题材和形式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民族动画生产的最大特点。
二、民族文化的缺失与中国动画的困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发展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受国外动画文化及市场的影响,汲取国外的动画造型和表现形式,作品产量一路飙升、成绩喜人;另一方面,在动画产品的影响力上,与国外的差距逐渐拉大,难出经典和精品。究其原因,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的缺失是无法遮蔽的事实。
首先,中国动画的内容题材匮乏,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挖掘不深。对比欧美经典动画《花木兰》《狮子王》《灰姑娘》 等,我们不难发现国产动画片对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传统题材的改编通常比较简单,有时甚至是无不掩饰的复制,更谈不上深刻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了。即使是近年来佳绩连连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摆脱不了剧情简单、模式单一的俗套。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拥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如今国外动画界都在努力从中国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的情势下,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素材与资源,打造属于我国动画发展的一片天空。
其次,中国动画创意不足,文化重构能力欠缺。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必定是使人印象深刻的。欧美、日本等国动画片的成功在于其塑造的动画形象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中国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流于表面,对受众耳熟能详的诸如哪吒、孙悟空等角色的塑造仅仅是简单的重现,没有赋予其新的创意点,也没有展现出重新建构的文化内涵。
再次,中国动画定位儿童,不能满足受众真实需求。事实上,欧美、日本等国动画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瞄准传统的儿童市场外,寻求成人市场的突破也是重要原因,而中国动画在“跟风”外国动画的同时并没有真正找到切合中国受众需求的触发点。《宝莲灯》对《狮子王》的仿制,《兔侠传奇》对《功夫熊猫》 的挪用等,一方面会因盲目的模仿和复制而使作品缺乏风格和特色,招致观众反感;另一方面会由于动画创作没有切合中国观众的真正需求,难以获得成功。
民族文化的缺失是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发展的一大硬伤,如何通过动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宣扬富含文化内涵的民族精神,是摆在当今动画创作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民族文化传承与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思路
回顾中国动画乃至世界动画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到,中国动画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再续昔日辉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深植与注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中国动画的创制中,中国动画发展才会真正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强大的竞争力和无穷的市场潜力。
1、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经典作品等进行深层挖掘
动画创作固然需要天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