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析谈作文教学理念创新
析谈作文教学理念创新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颠簸在“伪圣化”的道路上,一直固定在“模式化”的套子里,用“高尚的思想”构思立意,用“统一的公共思维”谋篇布局,不重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箝制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方式和说话自由,不重视审美教育和生活修养,扼杀了学生对真善美的发掘和探寻。作文教育在观念上和实践上堕入了思想缺席、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巧雷同的可怕怪圈。最典型的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强化训练的高三学生的作文普遍呈现口号化、概念化、空洞化。为什么会有这样令人痛心的结局,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是被动式的教育,学生成了装教师思想和学识的容器。为何现在的学生论文观点一致,内容空洞,没有思想,因为他们没有积累知识,也没有思考,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思想了。”真可谓切中肯綮的当头棒喝,究其原因,恐怕至少有三点:
1、训练、指导的模式化。在作文教学中,“立意”高否,这始终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更可怕的是这种立意的高否又常常与“政治性”、“思想性”画上等号。如练习“面对大自然”这个话题,用优美的话语写就的散文、游记,往往敌不过由枯叶而想到爷爷悲壮而又豪迈的人生经历,理由是不深刻,缺乏思想,殊不知有多少人在面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能想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又有多少十几岁的懵懂少年能感悟出这样深刻的哲理。其实,欣赏生活的美本身也是一种真性情的抒发,轻松和幸福也是生活的真谛。相反,如果把“崇高思想”作为作文获取高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砝码,就会使学生不得不压抑自己不同于他者要求的声音和个性经验,而绝对服从现有的“精神套路”,久而久之,不但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也会有损学生人格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作文和说话必须以“率真”为主,以“真诚”为主,必须以十几岁的学生所能有的精神感悟为基本底线,否则立意愈高,人格愈低。可喜的是在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随笔里经常闪现性灵的光辉,充满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独特见解。
再者,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围绕高考指挥棒而训练学生作文,例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题型上均为话题作文,于是乎有的老师经过“慎重”的思考,从高一开始几乎每次作文都是话题型,且据说议论性的散文往往会得较理想的分数,于是乎学生用几乎相同的方式写作,教师用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评价,就像用一个容器去套鸡蛋,刚好套下的符合标准,套不下的,不管大小都视为劣品。学生写腻了,教师看烦了,作文成为教师和学生头上的“紧箍咒”。这样的作文教学还会有乐趣可言吗?这样的作文训练还会结出累累硕果吗?
2、话语的范式化。我们知道,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传达意思的工具,它更构成我们感受、理解和想象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基本形式,因为语言是生命体验的直接流露。作文就是把学生的个体感性生命的直接领悟用语言记录下来。但时下的学生文本,从语词的选择、句式结构到语气语调多数大同小异,毫无异趣,呈现了很大的趋同性,他们习惯了作纯理性的叙述,习惯了以“成人化”的口吻空发议论,习惯了信手拈来背得滚瓜烂熟的哲理,人生信条,滥用套用,形成了看似喧嚣激越而实则“政治思想”、“大道理”层层叠加的文字虚空,字里行间难寻鲜活的、灵动的个体生命“自我”。而文章的实质是从作文主体的血管深处奔涌而出的生命情思,从其骨髓渲泄出来的生之灵泉,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令人赏心悦目,才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相比之下,学生网络聊天的话语就精彩多了,鲜活多了,这是值得语文教师深思的现象。
3、审美、情感的苍白化。叶圣陶曾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最贴切的符号。”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就是作者的生活方式,世相性情,生活情趣,滚滚红尘,寻常阡陌,都可以化为学生心灵的感悟。去矫情伪饰,把浩然之气和硬朗之气留下来,“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勿卖弄”,这就是写作上的美学趣味。但现在学生的作文中缺少的正是这种能标示沉甸甸的生命质感,映现活泼泼的“我”的灵魂的“真实”和“真诚”,议论肤浅空洞,叙事干涩罗嗦,描写苍白呆板,绘景贫乏单调,抒情矫揉造作,说明杂乱无章,以致编造一个个荒诞的故事,发一番大而空的议论来完成写作。学生审美的苍白,情感的荒漠也是语文教师亟待关注的话题。
当我们思考作文教学究竟失去了多少本真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发现:作文,应该是留在学生心智场上潇洒的生命轨迹,应该是对唯一一次的生命的记录。那么,我们如何走出这个怪圈,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实现“手中有笔,能写,是一种幸福”的愿望呢?首要的是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1、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教师在设计作文题中必须考虑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充实,才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