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陶诗艺术风格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陶诗艺术风格发展

浅论陶诗艺术风格发展   一、陶渊明其人赘述      鲁迅在《题未定?草?七》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评论陶诗艺术风格发展前,为了不至于“近乎说梦”,很有必要先在此赘述诗人生平。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具有浓郁儒家气氛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东晋风气,人们很崇尚老庄。少年时的陶渊明不但谙熟《老子》、《庄子》,还在他母亲指导下学了《六经》,凭自己的兴趣,他还涉猎了不少文、史以及神话小说之类的“异书”。这决定了诗人思想的复杂性,也就是说,诗人既有道家思想,又有儒家和释家思想。   他生活的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中原广大土地沦入匈奴、鲜卑、羯、氐、羌贵族之手,并有继续向南扩张的野心,而东晋小朝廷却偏安江南,致力于对人民的掠夺和政权的巩固。诗人家乡浔阳也曾屡遭兵燹骚犹,时局动荡、更叠频繁,人民穷困不堪。这些,对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影响极大。   封建文人读书的终极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做官,陶渊明也不例外。到二十九岁,他便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信心十足地踏入仕途,任江州祭酒。后来时隐时归,405年,以八十多天彭泽令终仕,总计仕途生涯不过四年。其间,他更了解了社会、官场的污浊倾轧和人民的穷困与他高洁的人品和“济苍生,安社稷”之初衷产生抵牾,使他内心极为痛苦。终于,他踏上了归隐的道路。   归隐之初,他的确也平静过一段时间:徜徉田园,寄迹山水,悠哉游哉,吟诗作赋,既无生诂之忧,又无罹祸之虞。早年农村生活的美好记忆和时人尚通脱的时髦风气以及他早年接受的老庄思想与优美恬淡的自然风光达到空前的和谐,其笔下便出现了以《归田园居》为代表的、以“平淡自然”为主调的田园诗。   但诗人的平静生活并没延续多长时间,时局的动乱、生活的不幸时时骚扰他平和的内心,使他很焦躁也很悲愤。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他归田中后期诗歌表现出来的悲愤慷慨很容易看出。时至公元427年,诗人带着生活的困扰离开了人间。   了解了诗人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我们再来谈论诗人的艺术风格,似乎就不会流于单纯的“平淡自然”或“金刚怒目”了。      二、陶诗艺术风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诗人生平和思想发展,笔者认为陶诗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以流转方式,呈现出曲线演进势态。具体说,分以下三个阶段:   1、彷徨期――指诗人归隐以前的作品,主要内容是反映壮志难伸的苦闷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田园的强烈慕好。诗风清峻壮美。   2、超脱期――指诗人归隐初期的一系列田园诗,它是诗人平和内心的反映。诗风恬淡优美。这方面的作品,在历代失意文人中引起过强烈共鸣,并得到激赏和夸张,因而使人误以为陶渊明整个一生都是飘飘然的了。   3、郁愤期――指诗人归田后期的创作。虽然也有反映田园生活的,但格调与归隐初期迥然不同,多寄寓愤慨而少了悠哉游哉,特别是他的咏史咏物和杂感诗,均表现出一种共同的风格――沉郁悲愤。建国初期,文艺理论研究十分看重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因此曾错误地把诗人这方面的作品和诗人的“忠愤”弘扬到空前的高度。   先谈彷徨期,亦即诗人诗歌艺术的前探索期。这时期的作品,大致终限到归隐。一般人认为诗人诗歌创作开始于三十六岁一一就现有陶诗集看,以前诗人只有一首《命子》。如前所述,这时期的诗人正值年富力强,凭他血液里三代官僚的基因,他极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并有行动。但由于他寒微的出身和刚直耿介的性格,尽管他也曾积极为统治阶级奔走效劳,最终也没得到赏识器重。反映在诗歌中,其内容不外乎两类:一类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欲望,渴望建功立业并由此光宗耀祖;另一类则流露出因对现实极度失望而渴望寻觅另一种现实,即归田。   《杂诗》(第二)表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较之《命子》又有发展。   白日论西阿,索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此诗所抒发者,还是一个汲汲于仕途者壮志难酬的哀怨,意境开阔雄浑,格调哀怨凄楚但不颓唐绝望。与《命子》相比,语调更深沉。前者多铺叙言志而少描摹,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毛病;后者则将自己一腔悲愤寄寓于清冷的寒夜,白日、素月、夜风、易变的时令、漫漫的长夜、孤影等,都成了作者翻滚心潮的移情物,抒情性更浓,抒情方式更妙。不能不承认,此诗的成熟是《命子》所不堪比的。而这艺术的发展,正是诗人饱经仕途艰辛而思想产生冲突的表现。   正由于“有志不获骋”,诗人心中便产生了一种与他儒家理想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相悖逆的人生理想一一归田。表现归田思想的作品很多: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