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当代祭祖文对祝文与祭文因革
浅论当代祭祖文对祝文与祭文因革
摘 要: 当代祭祖文作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是对古代祝文及祭文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本文从应用文体的体式与语言入手,分析当代祭祖文继承了祭文的结构框架,在主体祭祀祝文部分则糅合了祝文的文体文风。再回归应用文体本身的功用性属性,浅析当代祭祀文的三重作用,探讨因革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 祭祖文 祝文 祭文 因革 祭祀 应用文体
中国人素有慎终追远的传统,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除夕祭祖、清明祭祖、中元祭祖等祭祀活动当中,祭祖文都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当代祭祖文,能清楚地发现当代祭祖文对古代祭文与祝文的继承与发展,当代祭祖文可以说是在糅合了祭文与祝文的特点,适应当代祭祖活动与社会文化而变化产生的。
一、当代祭祖文的体式与语言
当代社会的祭祖活动就个人而言其仪式已相当简化,只有在宗祠或者大型的家族祭祀活动当中其流程才相对完整。在民间,广泛盛行以乡为单位修缮宗祠、修编家谱、组成宗亲联谊会等一系列活动,大型的祭祖活动往往也是以这样的大家族为单位,在宗亲祠堂或其他场合进行的。这样以宗亲家族为单位进行的活动,其资料例如族谱都是未经出版的。尤其是祭祖文,往往只由本族德高望重的长老或族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长辈进行拟写,并不进行刊载或集结出版,故只能以家传族谱或家祭资料为考。
结合《方氏祭祖文》《陈氏祭祖文》等几篇较有代表性的当代祭祖文研究,可以发现其文章体式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时、地、人、事”的简介,主要点明祭祀时间、有何人物参与祭祀及活动。这一部分可详可略,详者可于时间地点之间稍加天气或环境描写、或将祭祀活动的流程及飨食加以说明,略写者也必将“时、地、人、事”四要素进行简要交代。如《陈氏祭祖文》:“维公元年月日,农历。春意融融,和风习习。时值祭祀之佳期,陈氏嗣孙,会聚列祖列宗牌位灵前,祭奠宗祖,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虞敬,训子孙之孝道。各户代表,谨以香帛素酒,纸钱茶果,恭敬祭奠,焚香叩拜,以祖宗之美德,教育后世之子孙。”①很明显可以看到“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第二部分为祭祀祝辞,主要以骈文记叙家族历史渊源、歌功颂德、祈福祝祷等内容。这一部分占整篇祭祖文的主要篇幅,间杂记叙和抒情。以《方氏祭祖文》为例:“伟哉方氏,嫡出炎皇。受姓雷公,轩辕左相。……渊公举贡,?偷橇?榜。科甲蝉联,难举其祥。万千后裔,仕农工商。秉乘祖训,奋发图强。……英才辈出,名流耀榜。盼祖荫佑,永续辉煌。……怀祖懿德,万古流芳。”②因篇目所限,故仅取部分为例,但已可清楚看出其内容包含家族历史渊源、歌功颂德、祈福祝祷这些内容。
第三部分最为精简,往往只以一句话做结,但均以“尚飨!”或“伏惟尚飨!”等词结束。如《陈氏祭祖文》结尾:“不腆之仪,伏维尚飨。”③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当代祭祖文,但其语言风格却各有不同。第一部分记叙主要以散笔点明要素,相对朴实;第二部分侧重抒情则用骈体,文辞就显得典雅繁复。祭祖文整体而言虽在当代,但仍使用文白夹杂、半文半白的语言,这就使其更显庄重。
二、当代祭祖文与祝文、祭文
在讨论当代祭祖文与祝文、祭文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祭文与祝文的区别。在此简要从功用与语言两方面进行说明: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明代徐师曾也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指出“按祝文者,飨神之辞也。”④可以得出,祝文是祭祀飨神之辞,讲究祈祷之诚敬。而祭文则“按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⑤可以看出祭文是由祝文演变而?淼模?用于祭祀或祭奠亲友,其主要内容是哀悼死者生平、赞颂死者言行,以寄哀思,讲究祭奠之恭哀。
当然,古代的祝文并不单单局限于祭拜鬼神,祭文也并不仅仅只是悼念亲友。徐师曾将祝文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曰告,二曰修,三曰祁,四曰报,五曰辟,六曰谒。”⑥可见祝文不只起源早,内容也涵盖甚广。祭文也包括祭天地山川,如白居易的《祭龙文》,韩愈的《祭鳄鱼文》等,都并不局限于祭奠亲友。但本文讨论的祝文与祭文,是能够从当代祭祖文中寻找到痕迹的,故仅就祝文与祭文当中有关鬼神亲族人物的部分而言。
上面提到的是祝文与祭文在功用上的区别,语言上来说,刘勰《文心雕龙?祝盟》中说“祝史陈信,资乎文辞……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⑦点明祝文讲究文采修辞。纵观历史上的祝文,以南梁江淹的《萧太傅东耕祝文》为例:“摄提方春,黍稷未华。灼烁发云,昭耀开霞。……愿灵之降,解佩停銮。神之行兮气为,神之坐兮烟为盖。使嘉谷与玄鬯,永争光而无抹哉。”⑧可见祝文多以骈体,文风华丽,注重文采与修辞。而祭文的言辞则相对质朴,要求情真意切,不过分藻饰。明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指出“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