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施施然诗歌
浅论施施然诗歌
内容摘要:在当下很多诗人于追求口语化,自由化的情况下,诗人施施然却自觉地继承了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将古典文化瑰宝与现代意识、个性传承等等融在一起,在诗歌实践中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古典 现代 意象 西方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大众普遍都对新诗持淡漠或排斥的态度。如今诗歌的萧条,与文学环境的转变当然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创作主体的变化,当下作家的创作水平,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没有深厚文化底蕴,所谓“观千曲而后晓声,操千剑而后识器”,没有广泛的阅读与扎实的文化积累,不可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很多诗人过于追求口语化,自由化,丢失传统文化的诗歌创作,使得当代诗歌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如梨花体和羔羊体更是把口语化和通俗化发挥到了极点,如梨花体“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 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 不冲刷/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又如羔羊体“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徐帆》),这样没有经过提炼如说话般的诗歌,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审美价值和诗意魅力所在。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诗歌,使得诗歌与读者日益疏远。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的:“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诘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炼,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彩。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1]朱光潜先生说得很好,诗的情思比日常情思精妙,而且诗的语言和日常语言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在今天也受到不少诗人的追捧,但所幸的是,并不是所有当下的诗人都是如此,还是有一小部分的诗人自觉地继承了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如当下一个很引人瞩目的诗人施施然,施施然从2009年11月开始写诗,她在博客中的自我简介是这样的:“身在今天的北方,心在民国的江南。四分之一旗人传统。美术专业毕业。写诗,是为真实地活着。”[2]施施然对诗歌的理解很独到,她说“我拒绝做一个沉浸在唯美意境里的纯粹的古典派,力求在吸收古典文化营养的同时更着重融入现代人的观念和事物,以我自己的心灵做投射点向外辐射,试图将古典文化瑰宝与现代意识、个性传承等等融在一起,从而尝试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诗歌精神与风貌,表现当下却穿越当下。”施施然的这个自白可谓是施施然的诗歌文本的一条重要诠释,正是基于这样的诗学观念,她的诗歌常常将现代生活体验与古典唯美情调(如江南意象)交织在一起,使诗有一种别样的情韵。”[3]事实上,施施然在诗歌实践中也的确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一.施施然诗歌中具有古典的文化底蕴,常常带有旧时代印记的审美意象。如《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组诗)中的第一首《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当当作响的电车,从默片里开出来/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一群/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两条有风骨的弧线,向身着灰装的/不老建筑的文艺复兴里延伸。那里有我们/窗明几净的家,和一双晶莹的儿女……/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常就这样/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四月天的/花香很近,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4]全诗气息典雅,意象简明而形象,诗中“电车”“灰色长衫”“月白旗袍”“钟楼”这些具有旧时代印记的意象构成了非常优美而又自然和谐的意境。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黄昏里,在民国的街道上,有当当作响的电车,穿着旗袍的女人,不远处的钟楼,一群活跃的鸽子,大街上还有穿着长衫的如鲁迅,张恨水,徐志摩,梁实秋等一些民国文人,作者也在这条热闹而又宁静的民国的街道上愉悦、从容、优雅的走着。全诗读来轻柔舒缓,与现实社会形成反差,给人以特定氛围里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又如《青衣》“一只脚在庙里,另一只/走进狐狸的院子。吃茶,教子/在灶膛边等候赶考的官人/柳条儿吐出了春天,却把书信/遗失在道上。潮汐就在她的睫毛上/起起,落落,偷走镜子里的胭脂/她唱西皮流水。是我的邻居/那晚我与吴王在长亭里把酒临风,看见她/踩着莲步而来,不嗔,不喜/也不厌世,以素面和红唇示人”[5]这首《青衣》作者运用了中国古典的戏曲元素,诗中的“庙” “赶考的官人”“胭脂”“吴王”等古老意象,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戏曲舞台上,古时那一类叫作青衣女子的生活常态和坚忍的知性性格特征。[6]
施施然表达对古典情韵的无限依恋,她在《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写到:“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