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明代阁臣
浅议明代阁臣
摘要 阁臣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特殊官僚群体,在明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近似于“宰相”而又不可能是“宰相”的角色。通过对明代阁臣由来及构成的分析,可以增进我们对明朝中央权力中枢运转模式的认识,深化对明代政治的理解。
关键词 明代 阁臣 由来 构成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Analyse on Cabinet Minister of Ming Dynasty
CHENG Jun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Division, Xining, Qinghai 810008)
AbstractCabinet minister appeared in Ming dynasty is a special bureaucratic groups, it plays similar to prime minister,in the Ming dynasty political stage, and it cant be a prime minister rol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auses and structure of Cabinet minister of Ming Dynasty, which can help us know more about the central operation mode and central authority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deepen the understuding of the Ming Dynasty polity.
Key wordsThe Ming dynasty; Cabinet minister; cause; structure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升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废除左右丞相及一切官属,只留下职司抄写的中书舍人,明令“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宰相”,废除了秦汉以来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自己直接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皇权的空前集中和绝对化发展趋势,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但皇权独揽,以一人代理一整套机构制度之职权,即便是勤问国事的朱元璋,也难以及时处理全国所有章奏,无法维持中央行政机构的高效运转。感受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以及“密勿论思不可无人”的需要,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召儒士王本等至京设四辅官以佐理朝政;又于十五年(1382),仿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定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和文华殿等三殿二阁大学士秩同翰林,均为正五品,参与政务。
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攻克南京城,建立新的中央政权,是为明成祖。即位不久,朱棣即选用翰林待诏解缙等7人进入翰林院“典务机密”, 备言顾问,随侍左右视为心腹。诸人以奉天门外的文渊阁为入值名号,于奉天门内东角门中寂静处增开数间庑廊,作为君臣商议机务时的办公地点。“以其授餐大内(由光禄寺备饭),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朱棣曾对诸人说:“朕即位以来,尔七人朝夕相与共事,鲜离左右。朕嘉尔等恭慎不懈,故在宫中(对皇后)亦屡言之。然恒情保初易,保终难。朕故常存于心。尔等亦宜谨终如始,庶几君臣保全之美!”对诸人寄予很高的期望并予以高度信任。
史载“上(朱棣)每夕如公(黄准)语至夜分,上或就寝则赐坐榻前议论,虽同列不得与闻。”朱棣又语于杨荣道:“天下事朕与尔等共计之,非若六卿只分理也。”据同在内阁的杨士奇所记,“初建内阁,属时机分孔殷,常旦及五,百官奏退,内阁之臣造??前进呈文字,商机密,承顾问,率漏下十数刻始退。”甚至于连明成祖立太子之事,新进阁臣也发挥了至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天下初定,朱棣为立皇长子朱高炽还是立助朱棣“靖难”有功的次子朱高煦为太子而举棋不定。“帝密问(解)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阁臣卷入国家绝密重事之中,也为自身带来了不定的祸福。永乐七阁臣,杨士奇于永乐十二年(1414)、永乐二十年(1422)两次下狱;解缙因汉王高煦谮言,致谪配交趾,最终惨死狱中;黄淮也曾遭牢狱之灾。
入阁诸人位于天子之侧,“密忽之地,易生嫌疑,代言之责,易招议论”,免不了受到各种嫉忌与非议,但选用翰林官员入值备顾问,却同朱元璋“不得设宰相”的祖训一样固定下来,且事权伴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渐趋增大之势。仁宣以至正统时,明朝皇帝又相继简用了马愉、曹鼐、陈循、高谷、彭时、商?`等人入阁。初简阁臣,既无定员,也无一定的选用标准和进用途径,只需得到皇帝的任命便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