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食用兰州百合高效优质发展思路.docVIP

浅议食用兰州百合高效优质发展思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食用兰州百合高效优质发展思路

浅议食用兰州百合高效优质发展思路   食用兰州百合是全国四大百合品系之一,产品以鳞瓣大而肉厚,风味甘甜,营养丰富而闻名,名列栽培百合之首,素有“食用兰州百合甲天下”之称。食用兰州百合属川百合的变种,地下块茎由数十瓣鳞片相叠抱合而成,因“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花为总状花序,花下垂,花被火红色,向外反卷,鲜艳夺目,花形大而美观,香气浓郁,是理想的盆栽、切花花卉。其块茎甘甜的风味正合南方消费者的口味,而且食用兰州百合块茎的养生价值也得到南方消费者广泛的认同。食用兰州百合可入药健身、补中益气、理脾健胃、润肺止咳、清热利尿等,是滋补佳品。作为名菜佳肴驰名中外,如“百合雪莲”、“蜜汁百合”、“鸳鸯百合”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有声誉。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认为:“食用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闻名全国,亦可称世界第一”。      1百合的起源      1.1百合在中国的起源百合原产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中国、日本及朝鲜野生百合分布甚广。中国是野生百合资源分布最广的国家,从云贵高原到长百山区,到处都有它的踪迹,遍及南北26个省、自治区,垂直分布在海拔200~3 200 m之间。中国百合的主要产区有湖南邵阳、江苏南京、宜兴、江西万载、浙江湖州、山东莱阳、甘肃兰州等。中国是野生百合资源最多的国家,也是百合栽培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历史非常悠久,始载于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1.2百合在兰州的起源兰州栽培百合的历史从引种到现在约有130多年,据《皋兰县志》记载,食用兰州百合系七里河区黄峪沟农民扬万贵(世称扬百合)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从陕西长武、彬县引种,1863年(清同治二年)试种成功,到1883年(清光绪九年)由于当时陕甘总督谭钟林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百合得以大力发展。当时的种植面积近20 hm2,单产600 kg左右。新中国成立后,百合都是以农民自发自愿方式种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北京林学院教授陈俊愉将其命名为“食用兰州百合”,自此以后,食用兰州百合才作为通用名称,有别于其他种植地而闻名全国,由此掀起了食用兰州百合种植的高峰,兰州市的七里河、榆中率先大面积种植,技术推广部门也使用生物培养技术,利用百合花花药培养、鳞片繁殖等措施,扩繁母籽,解决大面积种植对母籽的需求。      2食用兰州百合的曲折发展历程      2.1从初期发展到大发展期食用兰州百合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扩繁母籽到1988年大量的商品百合采收,由于深加工能力有限,市场开发不足,多头百合过多(相对高质量的独头百合而言,导致商品百合质量下降),出现了第一次“卖难、价跌”的波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随后不断萎缩。1992年开始,食用兰州百合种植开始复苏,连续9 a价格不断上扬,1999年留床面积达到1 493.30 hm2,产量稳步增加达到850万kg,销售渠道畅通、前景十分看好。至2001年收购价最高时,商品百合销售价达17元/kg,同年12月,七里河区注册了“食用兰州百合”的商标(原产地保护证明)。此时,七里河区的百合种植面积达到2 700 hm2左右,兰州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县也纷纷栽种百合,又掀起了食用兰州百合种植热。   2.2从盲目发展到跌入低谷2007年开始,种植基地盲目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用物资的涨价,一些不适宜种植百合的地区也发展百合产业等原因,造成百合品质差,根球小,百合瓣上锈皮多,以次充好。一些小作坊无证经营,加工质量较差,冒用“食用兰州百合”商标,扰乱了百合市场。规模上去了,但销售市场还没打开,成为困扰食用兰州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久负盛名的食用兰州百合又陷入了持续的价格低谷状态。据2008年兰州市百合种植业调查,成本增加而产量和收益下降,根据兰州市物价局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2008年兰州市百合主产区七里河区百合留床面积为27 733 hm2,产量为1 500万kg。由于化肥价格上涨导致支出增加,2008年每亩百合总成本为3 392.95元,较上年增加262.64元,上涨幅度为8.39%。成本上涨了,产量却在下降,据调查,2008年,百合平均单产为51.70 kg/hm2,较上年减少11.76 kg/hm2,降幅达18.60%。此外,2008年百合现金收益为221.74元/hm2,较上年减少214.39元/hm2,下降幅度为49.16%。   2.3从痛定思痛到良性发展由于食用兰州百合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繁育,栽培以百合茎秆地下部分的侧生小鳞茎种作种球,这样长期种植,种球自然退化或异化,引起品质下降。此外,部分农户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有的重茬连作,有的急功近利,选用劣质种球作种,有的在不适宜百合生长的地区种植百合,盲目扩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