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豳风七月中三个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诗经豳风七月中三个问题

浅谈诗经豳风七月中三个问题   摘要:《七月》应出自民间,由史官收集整理,献于朝廷,用以向统治者反映民间百姓生活。关于诗经的主题,有的人认为这首诗反映了周代奴隶制下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的惨状。也有人认为此诗反映了西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幅真实生动的上古田园风物图。此诗一诗三体,诗中有诗。语言上自然充悦和厚,典则古雅。   关键词:七月;作者;主题;艺术手法   《诗经?豳风?七月》是《诗经》风诗中最长的诗歌,大概成诗于西周初年。全诗一共八节,是豳人的“月令歌”,记录了周代一年四季的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是《诗经》三百中的经典之作,是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一、 关于《诗经?豳风?七月》的作者   关于《诗经?豳风?七月》的作者,一说为周公所做。宋代欧阳修在《诗本义》中道:“《七月》,周公之作也。”《诗弋》云:“周公制礼作乐,粉饰太平,不过以此为底稿。”但后世学者对周公作此诗持怀疑态度,言周公久居王室,不知稼穑之艰难,无以为此诗。还有一种看法则直接认为作者为“农村公社中一位直接领导农民生产的小官”,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由于此时详尽记述了农业生活和生产,因此笔者认为《七月》应是熟悉农业生产之人所作。而根据《诗经》来源“采诗”、“献诗”。   笔者认为《七月》应出自民间,由史官收集整理,献于朝廷,用以向统治者反映民间百姓生活。这是因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道:“周公生长世胃,位居家宰,岂暇为此?且公刘世远,亦难代言。此必古有其诗,自公始陈王前,稗知稼桔艰难并王业所自始,而后人遂以为公作也。”这段话不仅表达了诗经并非周公之作这一看法,而且传达出后世学者对于《七月》作者的另一种猜想,即《七月》出自民间通达世事民情人之手,也可能出自多人之手,流传于民间,周代史官采风献于周公。这是笔者的判断依据。   二、 关于《诗经?豳风?七月》的主题   关于诗经的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这首诗反映了周代奴隶制下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的惨状;也有人对这首诗高度地赞扬,认为此诗反映了西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幅真实生动的上古田园风物图。笔者认为《七月》的主题具有多重性,是一首农民全面讲述自己劳动生活并抒发生活感慨的诗,这既有对于生活希望的期盼,也有对于现下生活不满的感慨。   《七月》一开始就写:“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写到了农民一年四季都十分忙碌,没有休息的时候,而且“?@彼南亩。田??至喜”忙得都是公田之事,但到了年末的时候,却“无衣无褐”,没法好好过年。“穹窒熏鼠,塞向??户”,居住条件也十分恶劣,将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自己的新年。“八月载绩”,八月忙纺?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做衣服,而是“为公子裳”,给公子做衣服。打猎的时候也得“言私其?q,献?]于公”,将大的猎物献给国公,小的才能自己留着。奴隶主贵族终日无所事事,却能有衣穿、有肉吃,而普通的农夫一年四季辛勤劳动,却“无衣无褐”,住在有老鼠和窗户不紧的房屋,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反映了奴隶主对于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但是从全诗的基调来看,全诗哀而不伤,虽表现了自己对于现下生活的不满,但也全诗也洋溢着劳动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段,“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可以看出当时农民并非是对这样的社会制度有非常大的不满,而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写到春天阳光明媚,少女去采桑叶,是一幅积极向上的画面。第七段“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T,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写了作为男丁的农夫日常生活的忙碌,其中并没有哀叹这样的日子有多辛苦,而是表现了一种在劳动中快乐,生活充实的情感。从第六段“食我农夫”到第七段“嗟我农夫”表明奴隶主也并非对自己的领地下的农民不管不顾,是会对农夫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诗歌最后写道:“九月肃霜,十月涤常。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奴隶主和农夫们齐登公堂,烹羊宰牛、共同宴饮来庆丰收、祝国盛,这是分享、快乐、喜悦,展现了一幅和谐欢欣的君民同乐的景象。   所以,《七月》的主题具有双重性,既言生活之美好、又说生活之艰难,既揭露剥削压迫、又反映民风民俗与文化。周代礼乐文化的根基在于农业,人民对于生活的要求无外乎“饱食、暖衣、逸居”,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饱食”。周朝统治者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重视“敬德保民”,努力为百姓创造安稳的生活条件,使其“甘其服,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人民从“男耕女织”的生活中能获得满足。但是,生活又是艰难的,因为繁忙的不得停歇的生活周而复始,必然会产生厌烦;同时,一些百姓生活虽能“饱食”却达不到“暖衣、逸居”,一些人甚至达不到“饱食”,心中自然有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