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文解字注中校勘.docVIP

浅谈说文解字注中校勘.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说文解字注中校勘

浅谈说文解字注中校勘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汉语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注》涉及训诂、文字、词汇、音韵、文化、辞书编纂等方面,本文欲对其校勘加以探讨,总结《段注》的校勘方法,管窥段氏的校勘学思想。读《说文解字注》,发现段氏在校勘《说文解字》的同时,还对《谷梁传》《广韵》《论语》以及毛刻等作了大量的校勘工作。略举几例如:   “?L:沛国谓稻曰?L。昭五年(?b梁传)狄人谓?S泉矢胎。今矢胎作失台者,误。”   “??:麻也。锴本作麻子也。非。《玉篇》云:‘有子曰苴,无子曰??。’《广韵》互易之,误也。”   “客:寄也。《论语》:‘寝不尸,居不客。’谓生不可似死,主不可似客也,今本误作不容。”   “?^:谷之皮也。从禾米,庚声。庚毛刻作康,误。今正。”      一、校勘      所谓校勘就是用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订正错误,恢复原貌。古书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晋代葛洪曾说:“书三写,鲁成鱼,帝成虎。”是说书在传抄过程中极易出错,何况古书历数千年之久,经过多次辗转口授,反复传抄刻印,其间脱漏讹误,增删妄改势所难免。如果不加以校勘就难以读通,所以训诂学家都很重视校勘工作。      二、文献错讹的类型      文献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都会出现错误,主要的错误类型有:   (1)讹:因形近、音近等原因误写误改,叫做讹,又叫讹文、讹字、误字。   (2)脱:原文有而脱漏字,叫做脱或夺,又叫脱文、脱字或夺字。   (3)衍:原文没有而误增字,叫做衍,又叫衍文或衍字。   (4)倒:文字次序颠倒,叫做倒或倒文。如:“:草木孛之?p,当作孛草木之?p.”   (5)错乱。一段文字乱了次序,叫做错乱。      三、校勘方法      校勘的方法,近人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总结出校法四例,甚为简洁。   (1)对校法。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加以对照进行校勘的方法。“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如:“?@:货也。《广韵》云‘赠货’。”“货:从贝化声。《韵会》无声字。”对校的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   (2)本校法。用同一本书的前后文互证以校其异同、判断是非的校勘方法。“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中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如就“??”篆与“?谩弊?的次序,段说“二篆旧先后倒置,仅以全书通例正之”,段氏依许书的全书通例校之,仅以全书通是为本校。   (3)他校法。用其他书引用本书的文字材料来比较异同、判断是非的校勘方法。 “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较之。”比如:“?瑁?璨糠侥疽病2孔盅埽?当删。《左传正义》引《说文》:‘?瑁悍侥疽病!?可证。”引用《左传正义》对《说文》进行校勘。   (4)理校法。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据理推断是非的校勘方法。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比如“?L:沛国谓稻曰?L。昭五年(?b梁传)狄人谓?S泉矢胎。今矢胎作失台者,误。”“琚:佩玉石也。各本作??琚也,今正。”(其实准确地说是对校和理校)   以上几种方法在《说文解字注》中都有,并且段氏在校勘时也常常几种方法并用,以求周密确凿,避免臆断妄改。 比如:“?Z:?Z?|,明珠光也。光各本作色,今依李善所引。”这里既运用了对校法又运用了理校法。      四、《段注》中的考校术语      考校术语是指利用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有关资料比较异同,考订文字时所使用的术语。《说文解字注》中用到的术语主要有:   (1)当为、当作。段玉裁在《周礼汉读考》中说:“‘当为’者,定为字之误、声之误,而改其字,为求正之词。形近而讹,谓之字之误;声近而讹,谓之声之误。”分为两类:   ①纠正“字之误”之字,即纠正因形体相似而导致用字错误的字。比如:“?c:草木实?c?c也。从生豕声。唐玄应引亦云读若绥。绥当作?q。”“绥”与“?q”因字形相似而误。   ② 纠正“声之误”之字,即纠正因读音相同或相近用字时错用了的字。比如:“昕:且明也。《齐风》:‘东方未??,颠倒裳衣。’《传》曰:‘??,明之始升。’按此云明之始升则当作昕无疑。昕与??各形各义,而昕读同??,因误为??耳。”   此外还有由于两方面原因既由于形体相似有由于读音相似导致的错误。比如:“?L:沛国谓稻曰?L。昭五年(?b梁传)狄人谓?S泉矢胎。今矢胎作失台者,误。”“矢胎”与“失台”既形体相似又读音相近。   (2)或为、或作。用来注明古籍因版本不同而文字有异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