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陀宗乘之庙综合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普陀宗乘之庙综合价值

浅谈普陀宗乘之庙综合价值   摘要:本文主要从古建、艺术、历史等角度出发,对普陀宗乘之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考证,由此证明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研究清史、民族史、宗教史、古建筑、园林、佛教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更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   关键词:普陀宗乘之庙;古建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河北省承德市的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占地面积2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0平方米,建筑与布局是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山就势,从前到后分布有五孔石拱桥、山门、碑亭、五塔门、大小白台、钟楼、三塔水门、琉璃牌坊、罡子殿、大红台、千佛阁、文殊圣境、哑巴院、御座楼、群楼、洛伽胜境、权衡三界、万法归一殿、塔罩亭、慈航普渡亭、圆台等。这座皇家寺庙是承德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一座,集中体现了高超的古建和艺术价值,在历史和科学方面更是清代寺庙建筑的典范。下面笔者就从这几点入手做一简单论述。   普陀宗乘之庙的古建价值   普陀宗乘之庙无论在其建筑风格、园林装饰还是佛像制造上都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普陀宗乘之庙仿西藏布达拉宫,但它与布达拉不同,是经过周密的规划,用统一的标准化,程式化做法修建的,不但它的前半部是对称型,大红台的主体也取对称构图,就是整体的大红台和大白台,几十座大小不等、形式不同的白台建筑,也是按照严格的权衡布局,实际上是形成了一条轴线的。但这组庙宇最终还是突破了绝对对称的布局,又采用了许多平面、轮廓都不对称的单体建筑,所以它在外八庙中的动态美最强,给人的印象最深。   普陀宗乘之庙是汉藏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藏族建筑风格为主。琉璃牌坊为界把庙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为汉族宫殿式建筑风格;后部则为藏式建筑风格,形成藏汉融汇之新形势。殿阁、白台、僧舍、碉房等藏式建筑,自山脚依山势地形,高低错落地分布在山坡上,形成了极富变化的空间层次,具有韵律和谐的节奏感及立体感,并在建筑细部巧妙地融汇了汉式建筑的风格和布局。琉璃牌坊采用黄、绿琉璃瓦覆顶,色彩鲜艳,光彩夺目,具有鲜明的汉族建筑特色,这在藏式寺庙中格外醒目;在建筑材料上,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单体建筑,均以砖石为主,具有鲜明的藏族建筑特色。在色彩上,突出红、白、黄色的喇嘛寺庙的特色,特别是在红、白色的墙面上装饰梯形的盲窗,更加泻染了藏式风格寺庙庄严肃穆的气氛。在室内装饰上,镶嵌式的楠木隔扇窗、花罩、落地罩、经橱等灵活地分隔了楼内平面布局;火焰宝珠、六字真言的软天花和龟背锦式下肩彩画,又取代了汉式的四白落地,或银花纸裱糊,从而增加了殿内典雅和神趣。   在普陀宗乘之庙的中部,为弥补自然地形的不足,修建了40多座参差不齐、形体各异的藏式平顶碉堡的红台、白台、喇嘛塔等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并把繁茂的青松点缀期间,取得了从视觉上缩短纵深距离,创造性地突出了主体建筑大红台挺秀高拔的效果。从远处眺望,整个寺庙与远山、近水、园林风景浑然一体,使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散落着40多座建筑的中间的弯曲小路上――一块2立方米的木化石缝中,生长出一棵姿态苍劲的小老树――五角枫。给游人以松弛精神的艺术享受,据有人考证,此树与庙同龄,乾隆帝曾花了五百两银子将它培植起来,是普陀宗乘之庙一绝。   普陀宗乘之庙是匠师们在认真学习藏族传统建筑以后,融会贯通,抓住了藏族建筑的实质,使得此庙模仿得很成功,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与学习,故得到“小布达拉宫”的誉称,是当之无愧的。首先,在形上去着意模仿,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既从大局着眼,也从细部着手。其次在学习运用中,匠师们很懂得取舍,所取用的,是最具特征的、关键的、能影响全部的部分和细节;对那些虽有特点,甚至是有很大特点,但舍去它并不会影响大局的,则大胆舍去,毫不足惜。再次,即使是准备取用的,也不能是照抄或搬过来用,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改造以后才使用。所以仿建问题处理的非常好,达到了“神似”的效果。所用的手法是高超的,从而得到良好的效果。这正是我们学习传统,学习外来文化等问题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有益经验。   普陀宗乘之庙的艺术价值   依据地势的高低、砖石琉璃等原材料的适用特点,以及拉萨布达拉宫的造型而重新设计建造的普陀宗乘之庙,是一座崭新的、有着西藏建筑艺术韵味的皇家庙宇,它巧妙地将藏式的建筑形象熔铸为一种新型佛教建筑艺术容体,尤其在汉藏建筑手法的契合上匠心独运、妙笔生花般地创造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皇家建筑艺术形象。   整座寺庙是集藏、汉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范。特点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在建筑材料上,均以砖石为主。碉房、台殿外涂白灰、红灰,上部覆以黄琉璃瓦,在红、白色的墙面上加磨砖窗框的梯形窗制成盲窗,上边黑色。上部的女儿墙涂红色,上覆黄琉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