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思想

浅谈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思想   摘 要:隋唐长安城是我国封建社会都城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它以规模宏大、规范整齐为后世人著称,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封建王朝都城的建置,其间所包含的都城规划布局思想也非常丰富,成为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不仅包括有对《周礼?考工记》建都思想以及中轴线、“象天设都”等思想的运用,同时也借鉴了曹魏邺城和洛阳城的建城思想,又包含了对长安城内六爻地形的合理利用等。全面深入地介绍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能够加深我们对封建都城的了解,也能够给我们今天城市的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隋唐长安城;规划思想;象天设都;六爻地形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40-03   公元581年2月,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隋朝,并临时性的以汉长安城为国都。次年6月,隋文帝下诏,命左仆射高颖为营建新都大监,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副监,太府少卿张为监丞,以及将作大匠刘龙,钜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叉等为营建使,在汉长安城的东南部龙首原上营建新都,十个月之后,隋文帝入住,名之为“大兴城”。李渊在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仍以大兴城为都城,只改名为“长安城”,对大兴城的建筑格局未加以大的变化,基本上完整不动的继承下来。对于隋朝“大兴城”和唐代“长安城”,习惯上统一称之为“隋唐长安城”。   对于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思想的研究,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在宋人程大昌的《雍录》和宋敏求的《长安志》等著作中都对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有过少许涉及,现代学者如史念海、马正林、王维坤等人也都对长安城的规划思想进行了研究。随着对隋唐长安城研究的学者的增多,隋唐长安城的规划思想也被更多地进行了研究。   长安城是一个外形规整的长方形,内部整齐有致,这在历代有关隋唐长安城的著作和现代学者的研究中所绘出的长安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来,其规整程度,用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一诗中的话说就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礼?考工记》的建都思想   《周礼?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记载是中国古代社会营建都城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标准。其记载的主体部分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1]。它的大意是说,建造国都,要呈正方形,每一个方形面长九里;东西南北四面各开三个城门;国都之中要有纵横笔直交叉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道路各九条;道路要有九条轨道宽;左面即东面建祖庙,右面即西面建社稷坛;都城的宫殿朝拜之地在城的南部,商品交易的市在城的北部。《周礼?考工记》的这条记载,为其后各个时期的不同政权的统治者在建造都城时视为主要依据,从周朝都城丰、镐,到其后的春秋战国都城如临淄、邯郸等,以至其后的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城、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等的建造,都能寻见《周礼?考工记》的影子。隋唐长安城作为古代都城发展的一个顶峰,也毫不例外地采用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建都思想。在各位研究者对隋唐长安城规划思想进行研究的时候,《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建都思想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首要的而且重要的方面。   隋唐长安城的外部形制是一个规整的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虽然不是正方形形制,但也基本上符合国都“方九”的要求;长安城的四面城墙上,每面都开有三个城门,“隋唐长安城外郭城的建筑是承受了《考工记》的规则的,至少从它每面城门的设置可以明显地观察出来”[2],“特别是北面郭墙正中因置宫城,已占去北郭城门的位置,但是长安城的设计者为了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王城‘旁三门’之数,有意的又在北郭城墙西段较短的距离开了三座城门。”[3];城中有东西向大街十一条,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也带有“九经九纬”的痕迹;隋在皇城的东南隅设有宗庙,皇城的西南隅建有社稷坛,这是“左祖右社”的表现。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市”和“朝”的位置,东西?墒形挥诨食堑奈髂虾投?南角,但这是在都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其不遵循“前朝后市”布局的原因在后面还将具体介绍,在此不做解释。即便如此,我们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隋唐长安城的设计明显带有《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建都思想的痕迹。   二、中轴线思想   中轴线建城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便已经产生,其突出的特点是中轴线纵贯全城,两边建筑呈对称状分布。根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李自智研究员的研究,“在约5 000年前的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即已有了极为中轴对称的建筑”[4],可谓是中轴线的建筑布局在中国出现的最早时间,而后,中轴线的建城思想在古代社会逐渐得到继承并不断发展下来。自西汉以至北魏的都城,都有中轴线的规划思想贯穿在其中,但中轴线均稍稍偏离居中间位置。而“对都城中轴线布局做严整的规划,到隋唐时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