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歇后语性质和分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歇后语性质和分类

浅谈歇后语性质和分类   摘 要:数量丰富、历史悠久的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歇后语的定义、性质及分类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认为歇后语具有口语性、民族性和戏谑性的性质特点。歇后语还能按照内容的真实与否分为非现实虚构与现实非虚构两类。   关键词:歇后语 口语性 民族性 现实虚构   歇后语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答案,我们暂且将由近似谜底谜面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语称作歇后语。对于歇后语的性质,大家各执己见,谭永祥先生提出五个特点:口头性、双关性、谐趣性、地域性、灵活性;温端政先生表示歇后语的特点有三个:双关性、多义性、方言性;于全有认为“歇后语具有意义的后实性、风格的口语性、结构的双合性等特点”;我们认为歇后语有三个特点:语体上的口语性、语言上的民族性、言语上的戏谑性。   一、歇后语的性质   (一)语体上的口语性   歇后语有很强的口语性,从产生到传播开来都是人民大众的功劳。朱东礼在《歇后语探源》中说到“譬解式歇后语在先秦文献中俯拾皆是”。例如:   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尚书?盘庚》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邺风?泊舟》   上述两个例句看起来确实比较像歇后语的雏形,但一句话必须经过高频率的引用和复制性的使用才能成为固定的歇后语,所以先秦时期的这些句子还不能算是歇后语。经过口口相传并逐渐被人民大众接受之后,一些熟悉的歇后语只要说出前一句,人们就能知道后句。温端政对古今520多部文艺作品中的4892条歇后语作了统计,后一部分省去的有375条,将近十分之一。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常用的歇后语是了熟于心。另外,歇后语常见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在公文法律性质的文书中则极少见到。这也是歇后语具有口语性的一个有力旁证。   (二)语言上的民族性   歇后语、成语、谚语和惯用语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但表现形式不尽一样。歇后语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部分歇后语出自少数民族,属某些民族特有的,也可作为歇后语的地方性来理解。人们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当一部分人开始采用某种歇后语的表达方式时,其他人理解接受了这种方式,慢慢传开并创造出了新的句子。中国有56个民族,自然有很多融合了特有的生活习惯的并只在该民族内部使用的歇后语。例如:   隔夜的冷饭――抓不拢(壮族)(抓饭进餐是壮族人的习惯)   黑记鬼做梦――结记着忽拉盖(内蒙方言)   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上加巧(回族)   腊月里卖凉粉――不是时候(回族)   用水桶饮骆驼――正对劲(维吾尔族)   歇后语的民族性还体现在带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语上,如果不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这些歇后语将会很难被理解。例如: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强逼秀才吃屎――难为死人了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上坟不带烧纸――惹你祖宗生气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梅香”和“奴才”都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称呼。古时的“秀才”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和尚”和“菩萨”都跟中国的宗教密切相关;正月十五贴门神是中国春节的习俗;上坟烧纸是中国清明节的习俗;吕洞宾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人物;刘姥姥是小说《红楼梦》里的人物,诸如此类。这些带有中国印记的歇后语无疑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三)言语上的戏谑性   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专制集权的社会,下层百姓受尽剥削和压迫却无力反抗,为了生存,只得调整自己的精神思想,在自嘲和无关紧要的打趣中寻得一点点自我安慰。例如,“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怀才不遇的另一种表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表达了对被施善者不知感恩的气愤;“棒打鸳鸯――两分离”在古时候是常有的事;“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道出了许多老百姓的心声。   歇后语往往把生活中的事物做一些超常的搭配或是正常搭配来做别解,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是歇后语的内容多具有戏谑性的第二个条件。例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向敬重的菩萨竟然成了打趣的对象;“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没有头发也长不了虱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以狗和耗子的关系作比,既亲切又有喜剧效果;“骑在老虎背上――身不由己”则借用骑在老虎背上这种常态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把无可奈何的心态形象化。   歇后语基本是简单明了的口语,也有不少拿政府官员或者知识分子打趣的,比如“强逼秀才吃屎――难为死人了”“朝廷爷吃煎饼――君(均)摊”等等。   二、歇后语的分类   杨清(2003)认为:“相当数量的意象(人物、事物、现象)是虚构的,或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或者在历史现实中确有其人其物,却与另外一些人或事物现象做了超越常规的搭配,表现出很强的非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