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就业形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就业形势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就业形势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必然性和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就业形势,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给就业带采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感,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众化 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5)03―0096―02   [作者简介]姜耀武,吉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曹昆鹏,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吉林四平 136000)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对我国各个层面的渗透,民众对高等教育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充分意识到了教育对人本身发展的价值。教育消费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已经被普遍接受。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是势所必然,也必定能够实现。但高等教育大众化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峻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就业提出了新挑战      1.高等教育大众化势必带来就业的大众化   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地扩大招生,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超过320万,2003年普通高校计划招生335万,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在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350万人以上。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GDP的增长将保持在7―8%,社会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除非第三产业超常规、突飞猛进地发展)是一个在600~900万之间的“常数”。其中,传统意义上的“白领”或“精英”岗位是少数,更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初级工作岗位。在这种形势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将向社会就业岗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动,即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精英”岗位就业,另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非精英”岗位就业。这必然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   在社会中,就业岗位层次的分布是呈三角形的,从顶端向下,各岗位层面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逐渐下降,数量逐渐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遵循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规律的,“供需矛盾”决定着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和就业层次、薪酬水平等状况。当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高等学校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此时,社会提供的“精英”岗位充足,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在社会较高层次的“精英”岗位上就业。这种精英式的就业,在计划分配的毕业生就业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政府按照“国家干部”的身份,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到高级技术、管理等专门的或专业的岗位上。在人们的意识中,大学毕业生是被人羡慕、尊重,甚至是被推崇的“社会精英”。这种观念多年来严重地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数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普通老百姓一样,不存在统包统分的问题,而是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这样一来,一部分大学生要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国家,特别是德国,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多数大学生所从事的也都是基层的一般性工作。      2.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就业供需角色发生变化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但因劳动力整体素质并不高,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还不成问题,特别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近两年仍会呈供不应求的态势。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会不断扩大。当然,这并不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大造成的,而是我国劳动力资源过剩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的。从1991年到1996年,每年城镇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为700万,而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却在1000万以上,新增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新增就业人员的需求,而且下岗和失业人员在增加。有专家称,劳动力资源过剩将成为新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面对增幅迅猛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增幅并不显著。许多人把解决失业问题寄托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入世”初期,经济所带来的就业空间并不明显。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经济部主任迪帕克认为,服务业是未来增长巨大的领域,若其快速增长可以吸纳从工农业分流出来的失业人员。问题在于服务业能否快速增长,何时快速增长,它所能创造的就业空间到底有多大,这些一时很难估计。分析家称,未来10年我国农业和工业制造业失业人员较多,此外,电信业、金融业、保险业、石化产业、信息产业等行业也会减员增效,出现较多的失业人员。      3.高等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