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是一场关于信仰奇观
生活是一场关于信仰奇观
2012年的秋冬之际,有三件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事件交错迷离,各放异彩:9月,韩国歌手PSY的一曲诙谐反讽的《江南STYLE》走红全球;10月,乡土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1月,李安(ANG LEE)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以下简称《少》片)大获成功,成为李安突破自我的影史佳话。如果说,韩国歌曲以一种马戏团式的杂耍自嘲主动取得了在西方文化界的低姿态流行,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体现了中国文化主体性向国际又迈进了一步的话,那么李安电影的成功,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绝妙融合与丰茂生长,是一种充满了双重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电影。
《少》片首映于2012年9月第50届纽约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纽约电影圈获得了影评界相对一致的正面肯定。该片随后展映在台北金马奖颁奖晚会,并于感恩节前全球公映,立时好评如潮。尽管在 以青少年网民为主体的IMDB电影官网评分获得只能算还好的8.2分(截止2013年1月30日数据,下同),但是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的全美100多家纸媒媒体的评论文章中,普遍出现了“精彩”、“深刻”、“无以伦比”、“突破性的”、“超越性”、“美妙”的溢美之辞。在可以认为《少》片是基于“外来户”身份而基本避开了水军干扰的豆瓣网上,评分达到了罕见的9.1分。李安以其精深宏大的电影诗人情怀,为我们又一次打造了一个黄色面孔的电影人神话,而且这位诗人的“诗”情,还更多一些是唐诗宋词的“诗”。
很难想象一个讲述海上漂流的影片将要如何拍出新意。从《鲁滨逊漂流记》到《叛舰喋血记》,抑或《老人与海》的意志的胜利;亦很难想象在当下拍一个十足萨特存在主义气息的影片会有好的票房。毕竟,在极端的情境下,探讨一些人生的终极命题, 如生命、死亡、恐惧、信仰、生存等等话题,而竟然可以满足惯常的商业电影生成机制,结尾还能够丝般顺滑地回归到主流的价值观,这几乎只有兼具了多种异质文化涵养的李安才能做到,也是当代电影无以伦比的庄严妙用。
《少》改编自加拿大作家雅尼马特尔(Yann Martel)的同名畅销小说,最后的成片采用了经典的倒叙体三幕剧,以正在过着幸福生活的中年派为青年作家讲述自己的经历线索,编织出一个少年派大海漂流的故事。故事的序曲是两个人关于信仰的对话,显然,作为倾听者的青年作家对于中年派的讲述略有迟疑,因为他对于这个故事的价值并不是非常笃定地确信,同时电影也建制了一个悬念给观众,那就是作家带着一个目的而来,“听完这个故事,你会相信上帝”。
如果图解化地看,这种自述+倒叙的方式颇具奥斯卡获奖气象,但是显然,一个带着一些怀疑的倾听者角色其实更加贴切地适应了美国的年轻一代的电影观众的心理。对于沉迷于整天玩苹果手机,发facebook、Twitter的年青一代来说,一个来自东方的劝谕故事所体现出的趣味,往往显现出更多的异域风情或者神秘趣味,而并非是宗教般的感召力。倾听者那怀疑的眼神,那在听完故事后只能耸耸肩说一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状态,更好地诠释了李安对该片的故事内容的控制。
影片的第一幕主场景是印度。美轮美奂的画面讲述了生活在动物园的少年派的故事,他的未果的初恋和对信仰的追寻。第二幕是派全家搬往加拿大的船上之旅,第三幕是少年派和一群动物的救生艇漂流之旅。序幕和尾声都是中年派的讲述。全片的故事大部分时间是在救生艇上,这本是个十分容易令人感到乏味的设置,可是当老虎、斑马、鬣狗、猩猩和派以丰富的隐喻和令人惊讶的3D视觉奇观呈现时,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虎”象征着欲望,亦可以指涉派自己,这是全片一个简单的前提。早在《卧虎藏龙》时,李安就对“虎”象征着人的欲望做过诠释,但他同时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欲望总是隐晦和压抑的,所以“虎”总是“卧”着的,而“龙”亦是“藏”着的。李安导演不仅自己亲身上阵在《喜宴》里说“(闹洞房)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性压抑!”,而且在《少》片中,令理查?派克这只虎由雄健到瘦削,出场时可以“一剑封喉”地捕获牢笼外的猎物,到最后“头也不回”地走进繁茂的森林里,再一次完成了他“卧虎藏龙”式的儒家意味十足的命题。在海上,当派企图逃出老虎的威胁时,他发现另外一个世界是直面死亡,于是他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面对着充满恐怖的一线生机。这种极端的戏剧情境在一部电影里通常只能有一次,其余的部分则是关于这个情境的铺陈和影响,一如《色? 戒》里面对着6克拉钻戒“鸽子蛋”的王佳芝,在生死爱憎的选择中,人物被残酷地“逼”出了一份诗意情怀。斑马是华裔的佛教徒,“斑马”一词是全片中唯一的中文台词。在登上救生艇时,观众听到了“斑马、斑马”的中文呼喊,而这位呼喊的随喜佛教徒又十分懂得变通,藉他之口讲出了“肉汤不是肉”的“白马非马”的逻辑,他也饶有意味地被设定为救生艇上第一个牺
文档评论(0)